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做错了什么?

徐立凡2018-04-07 12:3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徐立凡/文  4月2日,针对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发起“232”之举,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水果、猪肉及其制品等7类128项输华商品加征15%-25%的关税,价值与“232”措施给中国造成的30亿美元预估损失基本相当。

这是美国3月8日发起“232”措施以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份对美国的贸易威胁进行反击的清单。许多人认定,这意味着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战已不可避免。更大规模的“战事”,则可能于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具体清单后掀起。

无需多言,这不是一个会产生赢家的前景。贸易战一旦启动,在商业利益、选举政治利益、社会情绪等诸多外溢因素的裹挟下,非常可能走向不可控。这不仅对于中美两国无益,对全球经济秩序同样无益。面对这个可能的前景,有必要提醒一下,从美国“232”措施开始,特朗普做错了什么。

首先,采用“232”条款本身就很荒谬。“232”条款源自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条款规定美国商务部可以“进口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启动相关调查并报由美国总统裁定是否采取措施。这一条款是彼时在美、苏两大阵营的较量中,美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的背景下出台的,带有强烈的冷战色彩。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韩国等也一度为“232”条款的潜在适用对象,这本身已经表明“232”措施其实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并无关联,而只是美国贸易保护的工具之一。

其次,混淆了“232”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安全例外条款”的本质区别。从关税总协定时代开始,就设有保护成员国国家安全的“安全例外条款”。但其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发展,而是为处于严重危险中的成员提供不履行成员义务的豁免权。而最基本的“安全例外”共识,是成员国发生严重公共安全危机,或成员间处于战争或准战争水平状态。

显然,特朗普签署“232”公告至今,美国并不存在这样的安全危机。实际上,正是出于对成员国滥用“安全例外条款”的担忧,从关税总协定时代到世贸组织时代,针对“安全例外条款”的禁止性条款在不断增加完善。将美国国内法性质的“232”条款与世贸组织的“安全例外条款”强行嫁接,歪曲并挑战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其实,对特朗普的言行有浓烈的事实查核兴趣的美国媒体,在特朗普签署“232”公告后,就立刻对他的话进行了查核,而且发现了他的错误。特朗普在为其签署决定申辨时说,从中国进口的钢材不止中国宣称的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还有大量中国钢材被从第三地加工后转运到了美国。

然而,2%并非中国提供给特朗普的数据,而是美国商务部的官方数据。此外,美国海关或许能找到中国钢材被转运进美国的个案,但给不出特朗普一个能量化的数据。这只是流传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口中的传说。

依据了落伍的国内法,滥用了世贸组织条款,拿道听途说为依据。谁是中美贸易战中做了错误决策的一方很清楚。

中美关系的竞合复杂性决定了,或许双方的博弈不会因为一两次坚定的立场宣示就缓解下来。不少人因此关心中美贸易战谁胜谁负。有的人坚信中国有的是牌可打,有的人认为美国有的是牌可打。对此,历史事实或许能提供一些答案。从1990年代以来,美国至少4次针对中国启动了“301”调查,均并没有真正改变中美贸易格局,也没有对中国产业的提升造成实质性困扰。没有理由认为,这次中美贸易战的结局,会出现其他选项。

或许,对于特朗普和其贸易保护政策的支持者们来说,这只是迟早将认识到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说,对于当下中美贸易战渐趋浓烈的硝烟,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胜负,而是这个本不该出现的直接冲突所唤起的社会情绪,以及这种清绪对中美关系走向可能产生的叠加影响。

(作者系旅美学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