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近28%、出货量“滑铁卢”背后:国产手机品牌马太效应凸显

冯庆艳2018-04-10 14:2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庆艳  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暴跌近28%,这是今年第一季度(1-3月)的数据,不仅如此,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26.1%,作为连续几年来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正在上演着一场手机出货量的“滑铁卢”。

上述数据来自于4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该报告名称为《2018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1-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37万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7586.4万部,同比下降27.9%。

虽然2017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但这么大幅度的跌幅,还是让人始料未及的。

此前,上述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而同期上市新机型1054款,同比下降27.1%。显然,热衷于开新品发布会搞声势的手机企业,2017年在上市新机型上就已经有所缩减。

不过,全球技术分析公司Canalys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总出货量为4.59亿部,较2016年下跌4%。

伴随着手机出货量暴跌,手机品牌的集中度正在进一步加大,一些手机企业大佬早前就已有此类言论发出。

三年前的2015年初,余承东在当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智能手机行业将重新洗牌,未来三到五年只会剩下三大手机厂商。

同一年,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终端CEO曾学忠也表示过:未来几年可能只有三家手机公司能挣钱。

如今恰好是余承东所说的三年后,手机行业的现实正在趋向于余承东所说的方向。第一梯队的国产手机品牌为华为、小米、OPPO、vivo,而第二梯队的乐视、酷派、魅族、联想、金立、努比亚、锤子等,正如那句“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乐视和酷派相继放弃了国内手机市场后,金立又陷入了突发性的资金链危机,近日金立俞雷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称,“金立的资金链危机是突发性的,银行再有钱,挤兑也会倒闭。金立在积极生产自救。”俞雷并表示,无论对内对外,金立的立场都一样,会归还供应商的钱和媒体的钱。

魅族在2017年也遭遇了“死亡危机”,不仅魅族和魅蓝彻底分了家,旗舰机魅族一年时间只发布了一款,而且用户反响很差,2000家线下实体店一下子收缩掉了500家,联想和中兴旗下的努比亚更是被边缘化,锤子也在产能问题与质量问题的痛苦边缘挣扎。近日LG也宣布手机退出中国市场。

三年多前,余承东曾拿航空公司举例子:“飞机制造业以前也有很多家公司,到现在,真正上规模的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将来全球化、有规模的手机厂家,能活下来的也是少数,我们希望华为终端能成为少数活下来的公司之一。”

上述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报告称,国内手机市场集中度偏高。Top5前五大厂商合计份额达到71.3%,较2016年的56.2%提高了15.1%,第二梯队(6-10 位)的厂商份额受挤压的情况尤为明显,其出货量合计份额从2016年的14.2%下降至2017年的9.3%。

无独有偶,今年1月,国际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分列前五名,市场份额占比合计高达77%,2016年这一数据尚为67%。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主任
关注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的重大事件。擅长调查、深度及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