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开始重新定义商业逻辑

陈白2018-05-14 10:53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陈白 在2018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那些去往奥马哈的朝圣者们,在投资的圣殿里,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再是唯一的焦点。

有股东开始质询:“是否愿意出手深陷盈利和资金链争议的特斯拉?”巴菲特直言,“马斯克不需要我的帮助”。而在此之前,有外媒报道,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中,把巴菲特一直引以为傲的“护城河理论”认为“非常愚蠢”。此外,因为巴菲特爱喝可乐,马斯克还打算开一家虚拟糖果公司。

神坛上的巴菲特和埃隆·马斯克开始“互怼”,绝不仅仅是当下的一时意气。而更像是一场“old money”与“new money”积怨已久的一次爆发。站在巴菲特身后,是以可口可乐、宝洁等一批成长于巴菲特投资黄金年代的传统老牌公司。而站在埃隆·马斯克身后,是尖端科技,是在地球之上的特斯拉汽车,是区块链,是所有为技术而疯狂的人们。

山顶的众神正在分道扬镳。

而当我们把视线拉回中国市场,这样的不同思维所造就的两个世界的分水岭更是日益明朗。

我们可以找到无数这样的案例,“喜茶瑞幸们”与“香飘飘优乐美们”迥异的三观和打法,“广州酒家们”与“雕爷牛腩们”完全不同的餐饮概念,出租车和网约车,尼康和“2000万柔光自拍”……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尽管他们最终以类似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但从商业生态的角度,他们似乎正在日益成为平行宇宙般的存在。

但值得警醒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平行宇宙”,而是彼此正在成为“看不见的对手”。比如,谁也没想到,能使康师傅方便面销量下滑的,不是统一今麦郎,而是饿了么、美团。古老的“偷车”行当式微,居然是因为一夜之间堆满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

甚至,连存在于以往我们概念中的个体公司都正在逐渐消逝,不再有漫长的产品战争线,资本比市场下手更为快狠准;正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平台、生态与帝国联盟。

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常识中所接受和理解的商业模式是直线型的。从市场调研,到产品生产,再到广告营销分销,其中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在这一供应链条上,每一环节紧紧相扣,形成因果关系。

而在互联网催生的大资本时代,商业模式正在以曲线式乃至是指数级的模式增长。曾经的因果关系被打破,产品和品牌,渠道和用户,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再是基于传统的树状结构,而是通过“烧钱”做大盘子,再寻求盈利的可能。

巴菲特和马斯克的争议,其实本质上已经不在一个语境。前者所基于的是投资价值,而后者所基于的是商业想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模式与逻辑,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没有规模盈利能力、稳健消费预期和正向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从来都不是巴菲特中意的标的。可那些初创期乃至已经成为独角兽的亏损公司,依然获得极高的估值。

这样的估值和资本的助推,为他们进一步拓展领域疆界提供了后备力量。最典型的样本是亚马逊,而曾经一度被诟病为难以盈利的京东,也在近期发布了自己的连续盈利财报。

而如果我们下沉到一级市场,会发现这样的打法在被不断复制。资本和巨头所带来的力量,已经远远不止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所给予的资金层面帮助,而是全渠道的协同。一个有标志性的案例是,喜茶在近期宣布获得了巨头美团的入股。产业资本的注入,所带来的毫无疑问不仅是资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想象的空间——一个主打外卖和餐饮评价的美团点评,对于喜茶的赋能,将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资金流。

不久之前,一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如果我们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它所基于的,还是以传统的线性商业模式标准,来考量非线性商业逻辑下的公司巨无霸们。如果以传统的标尺来丈量新的巨头,如此“刻舟求剑”,恐怕难以得出更接近真相的结论。

“今天的巨变,这些30年前开始出现的社会新现实,现在正在而且还将日益显露出全方位的影响。这些巨变带来了全球商业结构的改变;引发了各种规模的收购、吞并以及结盟。促使了全球劳动力大军的变革,这一变革在美国已基本成为既成事实,而在日本和欧洲依然处于萌芽阶段。”

在上个世纪末,管理学者德鲁克曾经做出这样的预判: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与资本层面的竞争。

而我们反观过去数十年,乃至当下潮流之中的公司发展和并购浪潮,会发现时代的变迁,正在一步步证明这位管理学大师的前瞻预判。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