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时代来临:一个企业管理软件从业者眼中的数字化转型二十年

沈建缘2018-06-01 09:32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

在201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基于“融合与演进”这一主题,对40家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采访,并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

他们领导的企业,有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有重新定义商业模式的科技巨头;有经历艰难转型的百年企业;也有成功转身的互联网新贵。我们聚焦他们在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之下所做的艰难抉择,倾听他们讲述那些充满挑战的艰难时刻。他们是创造者,却并不总是“创造奇迹”,他们不仅需要冒险,也需要有实力为自己的冒险买单。

墨守成规者必将流于平庸,改变世界是他们最本质的信仰。他们的经历向我们证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是带领企业不断对未来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重复过去的成功。他们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时代的变迁,还有未来的样子。

——编者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融合和演进”跨国公司与中国转型 人物系列(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建缘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推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据埃森哲研究发现,未来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数字技术和业务的迁移当做首要战略举措。SAP中国总经理李强在IT行业从业20多年,他的职业生涯伴随着管理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转型。

之前,他曾在国内管理软件企业金蝶集团工作6年,是其创业初期的管理团队成员之一。并于2002年6月加入SAP中国,2017年1月正式升任SAP中国总经理。李强亲历了SAP在中国的成长,作为中国本土成长并具备深厚行业背景的领导者和行业意见领袖,成为SAP在中国多个重要行业的奠基人。

基于以对中国市场的洞察以及对客户业务和需求的深刻理解,李强促成了中德第一个工业4.0合作项目,并于2015年在中德两国政府总理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作为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总经理,李强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和运营。他和他的团队致力充分结合本地市场的行业需求,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为客户搭建全球化的新一代数字化系统。除了不遗余力地推动智能制造在政府和企业间的交流,他们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领域的本地化的联合创新,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成长,并推动转型与创新。

以下为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自述——

随着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兴起,那些多年以来被各个行业所熟悉的创造价值的范式,正在逐渐被重构。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数字化和创新这两大主题置于经营和战略的核心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逐渐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朝着将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与之呼应的是,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力度和水平,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作为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本土高管,我不仅为中国顶尖的优秀企业提供新兴技术和服务,也亲历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承前启后的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得到了快速推进。制度的创新释放了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先行的探索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化管理的理念。就在这一年,上海机床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先进的机床技术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进行企业的现代化升级与改造,成为最早利用ERP提升管理的中国企业之一。

在南巡讲话的第二年,刚刚成立两年不久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为了尽快学习和掌握德国汽车工业标准,与德国大众总部同步选择了相同版本的ERP系统,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迈向国际化信息管理的大门。同一年,中央开始设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信息产业部,中国的信息化产业政策转向了全面建章立制阶段。

在接下来的近10年时间里,中国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释放了活力的企业,它们迫切地希望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学习内嵌在当中的全球标杆企业正在使用的业务流程,达到快速成长的目标。当时的这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如上汽、海尔、联想、中石化等等,成为最早的一批行业信息化标杆,被业界广为借鉴和宣传。如今,它们都已经在全球范围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帮助中国企业抓住了全球化浪潮下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球化”正推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国际接轨。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由此获得了大发展,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

在这段时期里,一大批日后成为建设“大国重器”的企业,如中车、中核、徐工和上海电气,以及一大批日后蓬勃发展的民企,如吉利、长城、苏宁和三一,纷纷开启了它们的信息化旅程。

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开始将信息化视为提升企业效率的关键手段,客户的信息化投资决策也开始与国际规范靠拢。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市场变化,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开始逐步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竞争的重要意义。企业不再只是满足于从信息系统中进行学习和借鉴,而是需要更加紧密地将其融入到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当中,如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精益生产等等。于是,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率、价值、速度、服务、发展性等因素开始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代表着这些企业从意识深处开始与国际逐步接轨。

其中的联想,是这一阶段通过信息化推动全球化企业战略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2000年前后,联想集团尽管已经成功地发展成为拥有近万员工的大型IT集团,但是内部孤岛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却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难以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巨头的竞争。这种企业的业务规模与信息化管理水平之间的落差,是当时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2000年,联想决定引入ERP系统,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联想在实施ERP项目上的经验,对于当时在中国期待着管理突破的传统企业而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柳传志的那句名言——“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企业管理者复杂的心态和毅然决然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管理的决心。

2010年,创新驱动的中国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全球领先者。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早已不再满足于从软件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流程,并与国际化接轨,而是要在不断追求创新、追求“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以华为、联想、BAT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民营和新兴企业的翘楚,在生产规模、业态创新和市场应用等方面,逐渐走入世界第一阵营。2012年,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随着市场地位的变化,华为引入高性能计算平台,在数字化层面支撑华为全球化发展和创新。

华为创新业务突飞猛进的背后,代表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阶段。成熟起来的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一时期,一批如广州立白、蒙牛集团、国美电器、广汇汽车等企业,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以客户驱动为创新力来源,将数字化转型的边界从内部扩展到价值网络上,为提高企业绩效提供巨大潜力。

IT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企业从“以利润换市场”到“以实力和服务赢市场”转变,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以更加自信和成熟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

进入到2015年,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明显进入加速普及期。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先后出台,引发了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惊人数量的数据正在不断地被产生和搜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钢筋与水泥”。

国内著名的内燃机生产商广西玉柴集团正式决定开展智能制造信息化数字化项目集群建设。通过这个项目,玉柴集团力求打造发动机行业的工业4.0标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从数字化转型技术在内燃机行业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出,全球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正在揭开序幕。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国必须要抓住赶超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应用数字技术的客户群体从原来的消费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快速推进到与国民经济规模相对应的装备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

几乎在每一个行业里,都有中国客户提出同样的问题——“在获取了这些数据之后,如何将它们及时转换为企业的智慧,快速产出与投资相匹配的价值”。在玉柴集团等一批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第二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开启了互联网+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时代。这些一转变,代表着中国企业正在从建设“数字化企业”,迅速向建设“智慧企业”的新阶段迈进。

随着数字化技术出现了向云端加速迁移的趋势。云计算日益成为承载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设施,在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功能日益强大,成为确保实体经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逐步向工业互联网转变,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业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作为全球份额最大、工业链条最完整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红利空间。企业应用软件厂商充分与客户的联合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新模式,并向着对全球输出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数字丝绸之路”路线的指引下,这一进程正在被推动和加快。

这一时期,振华重工、中集集团、中信戴卡、小米科技、华大基因、名创优品、海康威视等企业,在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启了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逐渐站到了创新与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为中国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带来了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中外企业将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下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过去20多年,SAP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壮大的历程中,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腾飞。同时,通过与本地合作伙伴协作共赢,我们在助力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可以与中国经济一道腾“云”驾“物”,踏上发展的新台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