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筹地产】国家发改委徐林:城镇化的动力来自城乡之间差距

田国宝2018-06-05 16:2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2018年5月5日,在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第十五届(2018)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未来中国城镇化主要动力来自农业人口市民化,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进城流动人口以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是保证城镇化可持续化的重要保证。

以下为徐林演讲内容:

中国流动人口三大类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发生了巨变,其中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7年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1.72亿提高到了8.13亿。在过去40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吸纳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居住。到2017年底,外出打工农民工总量已经超过了2.7亿人,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口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得中国脱贫进程对世界脱贫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农民人均收入的占比来看,收入一半左右来自工资性收入,这些工资性收入实际上是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所以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农村脱贫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大量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留在了城市工作,这样的人口每年都有几百万。

中国还存在一种从小城镇到大城市流动的人口,目前城镇间流动人口接近9000万,所以中国流动人口大约有3.6亿-3.7亿人左右。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使得中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也在明显增加。唯一减少的是20万-50万这个规模城市的人口数量,这也是一种现象,说明中小城市发展动力似乎并没有大城市那么强大。中国小城镇数量也由2100多个增加到了20000多个。

未来城镇化动力是农业人口市民化

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速度比较快的一个时期,中国现在城镇化率是在58.5%,还处在较快发展区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会达到60%左右,到2030年左右会达到70%左右。

个人判断,到了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城镇人口可能突破80%。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城镇化动力在减弱,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个人认为,中国城镇化动力依然是强劲的,城镇化的动力来自何处?来自城乡之间差距,来自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这种差距越大,城镇化动力就越强。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4倍;农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的差距有2.7倍左右。如果把城市公共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做比较,差距就更大了。在城乡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人往高处走这样一种动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动力依然是强劲的。

未来城镇化动力来自何处?我觉得可能不像过去一样来自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现在富余劳动力不是那么多了。今后城镇化动力来自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2.7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很多人不能带着家属随行,有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这些人承受家庭分割、甚至妻离子散的压力,对家庭健康发展、子女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未来城镇化必须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让他们的家属特别是子女、妻儿能够一起在城市就业、居住,未来要花更多精力解决农民工落户问题,解决享受城市基本权利问题,这个动力是非常大的。

从未来城市化空间来看,未来中国城市人口80%以上会分布在20多个城市群,甚至都市圈地区,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值得关注,不过目前这些城市密集度还不够,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城市群地区,是因为这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条件非常好,具备条件承载更多的基础。

从未来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调整来看,中国未来城市人口还是会呈现向沿海和南部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更多聚集的趋势,华北、北部地区有可能会出现人口外移趋势,因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承载条件越来越差了,特别是水资源条件不好。

城市化三大路径

中国的城市发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我觉得要更多地侧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要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可持续问题。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要更多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破坏,未来城市要越来越多地关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和低碳节能发展。

大城市、特大城市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会变得更大,人和环境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

第二是社会可持续,要让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就业所在地、居住所在地各项平等权利。特别让进城农民工充分享受城市居民可以享受的社会权利。农民工一旦在城市就业,稳定居住下来,和城市户籍居民对当地城市经济和财政贡献是一样的,他们有权利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待遇。

第三是城市建设领域的可持续。一是未来大规模城市扩张之路可能变得不现实了,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各式各样的新区和开发区,这些开发区人口密度和产值密度都不够,形不成很好地商业环境,今后可能更多把现有城市新区、开发区做得更加成熟,把商业密度、人口密度和产值密度都做起来,这样的城市才是繁荣可持续的;二是积极开展城市更新,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越来越多,老城区住宅需要更多维护、更新、加固。同时很多城市住宅、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的城市配套设施完善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开展城市的更新和改造;三是提升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存在城中村,在一个城市发展过程是必然的,城市居民收入档次是不同的,所以要为不同收入档次居民提供不同层次居住空间,城中村也是一种生存的空间,但是要不断地改善生存环境和质量;四是进一步强化推行建筑节能改造或者节能建筑建设,这个问题可能会在今后变得更加突出,目前大量城市建筑不具备节能建筑水平,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会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开发报道部主任
主要关注房地产、产业园区、双创及物业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