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债市违约复盘:民企占64% AAA债首次违约

蔡越坤2018-06-30 11:0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余额253.01亿元,同比增长47.13%,债券市场以这样的成绩单,记录下2018年上半年的违约数字。其已然超过2017年全年的金额,并且从目前看来还没有减缓的趋势。

2018年随着债市第一例违约“老面孔”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违约爆发以来,上半年债市违约数目上升势头如潮水般袭来。据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27日,共有25只债券违约,违约主体已增至13家,其中7家主体的信用债发生首次违约,分别为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凯迪生态、上海华信、中融双创。“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面对债市上半年如此行情,国元证券财富管理部王霄翔如此感慨。关于违约原因,王霄翔认为,一方面,2015年左右企业受政策支持影响发行了大量债券,2018年、2019年大规模到了偿还期,兑付集中期来临。另外一方面更直接原因是“今年国家的方向仍然是去杠杆,去产能。不光是实体企业去杠杆,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仍然在去杠杆的路上。进一步导致企业再融资过程中,旧债偿还后,新债又发不出来,而且银行等再融资也受限,从而企业现金流断裂所致。”

违约民企占64% 向上市公司蔓延

2018年民企债券恐是投资人最不愿意去触碰的种类。“机构投资者很多不是很愿意碰民企的债,尤其一些违约高发省份,例如东北地区、内蒙等。”王霄翔坦言。

从历史违约情况来看,债券市场上次集中违约风潮可以追溯至2016年二季度,包括东北特钢、广西有色、川煤集团等多家企业短期内集中发生债券违约,2016年违约发行人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

但在2018年上半年,债市违约最大的特点,首先是违约主体民营企业较为集中,而国企占比则呈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上半年25只违约债券中,16只为民企债,占比64%。但是,包括富贵鸟、神雾环保、凯迪生态、中安消等出现了违约,违约主体向民企上市公司演进。

其中,其中神雾环保、中安消与凯迪生态为境内上市公司,富贵鸟为港股上市公司,上海华信未在股票市场上市,但其子公司华信国际为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占比将近70%,较前期大幅上升。

此外,记者发现,违约的上市公司中,如中安消、神雾环保等主体的股东现金流紧张,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高比例质押。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今年违约数量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再融资环境趋紧。

上海新世纪评级表示,从外部因素来看,强监管压力下融资环境收紧导致企业再融资难度增大,是近期违约事件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从内部因素来看,大部分发生违约发行人近年来资本性支出维持高位、债务结构短期化且周转压力上升,同时部分发行人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最终导致违约。

谈及今年的融资环境,王霄翔表示,今年以来金融行业去杠杆趋势未减,一方面间接融资受限,部分银行给企业的授信的贷款额度骤减;另一方面,直接融资受阻。今年以来通过发行新债券融资难度也大大增加,类似东方园林那样企业发债后销售压力也非常大。

此外,2018年债市违约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偿债风险明显降低,强周期不再是违约的重灾区。违约更多地向弱周期行业、现金流偏紧的行业以及综合类行业转移。

例如,此前的违约“大户”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等所属行业均是钢铁、建筑与工程、建材等强周期性行业。而今年以来,丹东港、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主体所属为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弱周期行业;此外,如五洋建设、沪华信等属于商业贸易、建筑装饰等行业。

上海新世纪评级表示,与前期不同,这些行业整体尚未出现大规模的风险事件,换言之,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导致的违约事件并不多见,尽管有些行业天然现金流偏紧,但违约更多地与自身因素相关。

评级“虚高”AAA债首次违约

除了违约债券主体向上市公司蔓延外,2018年债券违约最显著特点当属高评级债加入违约行列,其中上海华信的违约,打破债市初始评级AAA的债券首次违约,评级机构因此也遭到严重质疑。

例如,违约主体上海华信初始主体评级即为AAA。2017年7月12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曾给予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给予上海华信2017年第二期中票信用等级也为AAA。2016年12月2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对2017年第一期中票评级时,给与给予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也为AAA,中期票据信用等级也为AAA。

但受公司控股股东影响,上海华信的债券评级从2018年开始被连续下调。3个月时间,联合资信和中诚信均将上海华信主体和相关债券的信用等级从AAA连续下调至C。

据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27日,2018年违约的25只债券中,债券发行时主体信用评级大多在AA以上,仅有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债券发行之初主体信用等级为AA-。其中,丹东港和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在债券发行之初主体信用等级为AA+,其余违约主体信用等级均为AA。

此外,这25只债券中,15只评级机构为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占比60%;3只违约债评级机构为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均为评级了2只违约债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评级了一只违约债券。

对于目前评级行业“虚高”现象,王霄翔表示:“评级机构的评级作为发债时最直观的必要条件,所有投资者都在重点关注评级高低,只要是AA以上的债券,大多投资者之前都是‘闭着眼买’。而现在,评级越高不代表违约率越低,评级越低也不代表一定会违约。”“此外,债券的投资人不仅要关注债券评级,以后更要综合去了解尽调发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前预防违约风险,才更加有把握去买债,也有胆量去买。”王霄翔对记者称。

违约“常态化”被认可

虽然债市违约今年数目明显增多,并且也呈现很多新的特征,但债市违约“常态化”似乎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的共识。对今后债券市场的发展,王霄翔的总结是:“打破刚兑,打破所有的幻想,债市违约会成为常态化。”

虽然目前债市违约汹涌而来,但整体违约率仍然不高。根据2018年6月18日央行公布数据,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663亿元,占余额的比重为0.39%。

央行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回暖,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尽管出现了一些实质性违约事件,但近期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是加强市场纪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体现,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不高。

不难发现,出现债券违约的主体企业在公司自身运营发展方面大多存在问题。

例如,今年违约的上市公司中,中安消、神雾环保等主体的股东现金流紧张,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高比例质押,这除了表明股东在经营、流动性等方面对违约主体支持不足外,还可能存在实控人变更、外部融资触发收紧条款等风险。

所以,债券违约的过程也是市场出清的过程。虽然违约会引起阵痛,但是也有机构人士从中看到希望。王霄翔称:“违约阵痛期后,一些新旧动能转换的企业可能会更加受关注。预计更多的企业会通过ABS来融资,因为发债是纯信用的,但是ABS有底层资产,投资者有可以看得清的还款来源。”

违约潮正起,远没有褪去,投资者也在经受更严峻的考验。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18年下半年到期的非国有企业信用债大约3700亿元,还有大约3800亿将进入回售期,两者合计7500亿元,占下半年全部到期回售信用债的23%。16年和17年到期的债券中,非国有的占比不到12%。

王霄翔称,“目前违约潮应该还没过去,目前市场当中违约率仍然低于1%,但是一旦违约后,舆论压力非常大,这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性。2018年年低,2019年全年仍然是违约高发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