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刘姝威发文未考虑中小股东利益? 这个满堂彩问题郁亮没让刘姝威回答

陈博2018-06-30 16:3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陈博 “前几年(万科)的股东大会开得像媒体发布会,今天的股东大会才是真正的股东大会。”6月29日下午,深圳万科大梅沙总部,一位持股十年的股东在提问前感慨。

在万科2017年度股东大会,到场的授权A股股东共有89名,H股股东1名,代表股份占比约36.78%。万科为此派出11人的豪华阵容,以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为C位,独立董事刘姝威、吴嘉宁分列两旁,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首席运营官张旭,首席财务官孙嘉,董秘朱旭等高管及独立董事李强悉数出席。

与过往“宝万之争”、董事会换届、董监事加薪等引发热潮的议案相比,这一场股东大会需表决的议案无甚特别,诸多股东终于将关注点回归到最直观的分红与股价两大问题上。

现场一位黄姓个人股东称,他关注的焦点有三个,最基础的一个就是,希望万科的分红派息逐年都有往上的空间。

净利润分红率超30%,郁亮:未来可期

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万科基本每股收益持续增长,2015年为1.64元,2016年为1.90元,2017年上涨至2.54元。2017年度,万科实现净利润约280.52亿元,同比增长33.44%。

按照万科2017年度分红派息方案,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股份为基数,每10股派送人民币9.0元(含税)现金股息,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这一分红数据相比2016年提高了13.92%。

以2017年末万科总股份数约110.39亿股计算,2017年度现金股利共计约99.35亿元,占2017年合并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5.42%。

“去年分红率超过30%,这是非常好的。”一位陈姓个人股东说,未来三年万科净利润的分红率能不能保证在30%以上,这是他投资的重要依据。

祝九胜指出,自上市以来,万科累计现金分红已经达到455亿元(含2017年度拟分配红利),已经远超公司历年共计194亿元的股权融资额。

6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就深市上市公司2017年度现金分红及监管情况答记者问时也曾以万科为例子,称万科自1991年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金额412.10亿元,占其累计实现净利润比例超过25%,这为上市公司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我今天刷了一下手机,发现深交所表扬我们(的分红派息)了。”郁亮说,万科这么多年,靠的是人,是机制。如果有好的团队、机制,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找到潜力大的业务,万科未来还是可预期的。

刘姝威公开炮轰未考虑中小股东利益?

尽管上一年度的分红颇为亮眼,但今年以来万科股价的低迷也引发一众中小投资者的担忧。投资者对于股价承压的原因,主要聚焦在两点:一是独董刘姝威,另外则是宝能的大规模减持。

今年1月30日、31日,万科独立董事刘姝威曾两度通过个人公众号发文指责宝能七个已经到期的资管计划违规,“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请求证监会命令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立即清盘。1月30日当天,万科A股价收盘报36.36元/股,跌幅5.73%,市值较前一日蒸发约244亿元。

上述黄姓个人股东表示,刘姝威的公开信让万科与宝能之间关系变得更剑拔弩张,对中小股东的影响很大。

股东大会上,也有股东直接站起来“问责”,万科A股价从40块降到如今的24块左右,期内刘姝威作为独董发文批评宝能,是否未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个问题的抛出获得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被点名的刘姝威尚未开口,郁亮便示意朱旭代为回应。朱旭以“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希望投资者要相信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一句简单的官方表达回复了这个问题。

港交所披露易最新消息显示,截至6月12日,“宝能系”所持有的万科A股股份数量从约28.04亿股减少到约23.08亿股,持股比例从25.40%下降至20.91%。

其中,钜盛华所持有的九个资管计划,已经清算了“安盛1号”、“安盛2号”、“安盛3号”、“广钜2号”、“东兴信鑫7号”五个资管计划,“泰信1号”已减持约34.79%,合计减约4.88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约4.42%。

从4月17日减持开始至6月29日,万科A股股价总体呈下跌态势,6月29日,万科收盘报24.60元/股。wind涨跌幅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万科A股价跌幅达27.99%。

“减持也要建立在和气的基础上呀,姚老板和万科管理层不要以敌对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黄姓个人股东表示。

上述“问责”刘姝威的股东同时还发出疑问,宝能一直在大规模减持,万科是否知道接盘方是谁,是否与新接盘方有所沟通?

对此,朱旭表示,根据交易所的规则,只有持股达到5%以上的股东才要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才需要告诉大家我是谁,至于5%以下的股东是没有披露义务的。目前还没有持股达到5%以上、需要披露的股东,所以无法透露。

以下为部分现场问答内容:

一、关于万科未来业务发展

投资者:未来5-10年,万科业务结构会变成什么样?

郁亮:本来我想的只是未来3年,你让我把思绪一下打开到未来5-10年,谢谢你让我考虑那么长时间。

十年之后,万科还是地产公司吗?我觉得好像不应该是了。如果是的话,估计也是惨淡经营。因为在中国的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开发商所占的比例已经不高。

比如商业,今天的商场还是商场吗?万科的商业,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为家而建,万科是为家为社区建的商业。比如养老,养老是服务不是地产。现在我也正琢磨让各地方的地产公司,把名字中的“地产”拿掉,万科集团叫“万科企业”,有必要把下面的公司也改成“上海万科企业”、“深圳万科企业”,这样更符合万科未来的定位

未来十年,(万科各项业务的)比例如何,我们都知道,有时候计划生育、计划经济挺可怕的,难道计划战略就不可怕吗?万科未来方向是明确的,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发展空间去做,但具体路径还不清晰。比如,养老服务业务我们做了很多,但今天都没找到合适的模式,你让我预测养老未来能赚多少钱,真的没办法具体说。所以我没办法告诉你,未来万科的物流、商业等各部分业务比例究竟占多少。但毫无疑问,万科未来是美好生活服务商,这一点是很清晰的。十年之后,大家想到万科,都会想到美好生活,而不是三好房子。

投资者:假定十年之后万科的目标是转型,是多元化,哪些业务有这样的体量能够逐步取代目前的主业?利润率会怎样?万科有什么把握可以确定在新的领域跟过去在地产领域一样成功?

郁亮:地产开发行业(已经达到)差不多5000多亿元,去年物业行业才70多亿元,如果以此认定物业就没机会,我个人不这么看。过去万科上市比较早,很早就上了B股,(当年)我们去境外推荐,(投资者)问我们最多的问题是,你们跟政府有关系吗?我们回答没关系,(过去)没关系(就意味着)基本做不大。但你们想想,二十年之后,有关系的公司还剩下哪个在?

到了第二阶段,关系不重要,土地储备才重要。(又有投资者)问我们有多少土地储备,在行业里,万科从来都不是土地储备最多的公司,因为我们认为,(土储)够用就可以。但好多年我们备受压力。

再过一个阶段,行业内很多人想明白了,土地储备跟钱有关系,得看金融化手段。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全球最大的公司亚马逊,上个礼拜我去参观了一下,挺让我开眼界的,这个公司赚钱吗?亏了不少钱,那为什么市值还那么高?

我们在评价一家公司有没有价值这件事情,只是简单用营业收入和毛利来判断,这是不行的。

我们也在学习怎么看,未来不能根据哪个行业赚钱多去做什么,而是要哪个行业空间大去做什么,空间大不符合方向是错误的,空间大符合方向是正确的。比如养老我就觉得有机会,物流也有机会,物业其实也有机会做存量生意。这时候如果按照传统逻辑看,原来的标准化体系不太管用。

我们怎么才能做好?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我们如果能有好的队伍、有好的机制,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找到空间大的业务,我觉得未来是可预期的,只是需要换一个方式来看,不再是过去多元化或单一化的说法,今天单一行业很难满足要求。

回头来讲刚才你说的集中度问题,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的集中度都比传统时代高了很多,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后可以管理更大的范围、更复杂的局面。比如,我们物业差不多签约4亿平方米,这是过去不能想象的,靠人盯不住,只能靠技术。技术的加入使得行业集中度演进,从传统市场占有率来说,提高一倍是可预期的,所以我相信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

投资者:我已经持有万科股票近20年。请问万科在养老地产这方面怎么布局,未来发展如何?

郁亮:谢谢你长期持有万科股票,我应该亲自回答你的问题。你用“养老地产”这个词我是不赞成的,养老是服务不是地产,如果用地产的方式做养老服务,这是错上加错。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是养老服务,而不是养老地产,换个方式卖房子是不合适的,很多人邀请我们做养老地产我们都拒绝了。

万科在养老服务方面,现在做了180多个项目,今年已经开业的床位有7000多张。未来医养结合是必须要有的,今年我去了一趟福田区养老院,之前是政府的项目,万科将它接管下来之后扩大改造,边上有个慢性病医院,我很想拿下来,和养老院一起变成医养社区。

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把教育、养老当做摸索业务,所谓摸索业务,坦白讲,就是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确实,政府各层面对养老是很支持的,但我们仍然感觉到(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护工缺乏,现在生孩子,大家每个月愿意付几万块请月嫂,但只愿意花几千块请护工,实际上照顾一个老人的压力一点都不亚于照顾孩子,说实话现在找不到这么多人来为养老提供服务。

最近我还去和微软聊了一下,看看能否将智能AI用到养老服务中去,这也是我们的探索方向。不管怎样,养老服务是未来的大业务,哪怕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但我们会花很大精力去做好这个业务。

投资者:请披露持有型物业的经营情况,比如租金收入,租售比等数据,因为年报上看不到。另外,请管理层评价下公司在持有型物业的经营相比万达、华润置地、大悦城等有何优势,未来是否能做到中国商业地产的NO.1?

张旭:我们的租赁型物业有很多板块,包括商业、物流等,未来还会有公寓,每个板块的行业属性不同。

根据我们自己内部的统计,我们在商业板块里面,去年的NOR是5.1,物流是6.6。无论是商业、物流,我们经营都强调每年要有增长,商业平台在去年一年NOR的收入增长了10%,物流收入也达到了行业比较好的水平。

而公寓的租金收入略低一些,公寓刚刚起步,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看待这项业务,要更耐心地看待其未来长期的发展。这也是今天(万科)的核心业务,希望能在这个业务里面做好、做大,能够服务好更多的客户群体。

在商业上面,我们和万象城、大悦城的定位不一样,万科是本着为家而建,服务社区、服务邻里。所有商场都在社区里面,都是为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服务,这是刚性需求,我们也看到这个刚需里面每年的增长,所以我们没有做城市级高端奢侈商场或商业。

我相信这是一个在增长的行业,中国消费还在持续增长,每年零售业的增长都在10%以上,我们去年商业零售业的增长率也是10%。我们的优势在哪?我们有我们的客户,除了卖房子,还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把客户服务好,把社区邻里家庭服务好。这是我们今天做商业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战略定位。今天(万科商业)已经是面积第二,我们相信能做得更好。

二、关于棚改政策对万科的影响

投资者:最近富士康员工写给万科“万村计划”的公开信,担心将来租金大幅上涨,对这个事情是怎样决定?最近棚改计划和这两天地产股的下跌有关,你们所了解到国家对棚改计划具体是什么态度?

张旭:棚改政策调整,我们目前也不知道究竟是传言还是事实,这方面我们不发表任何评论。对万科来说,棚改项目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对我们的影响不大,我们会密切关注这方面信息发布。

万科参与了很多“万村计划”,目的是改造好城中村,把配套服务做得更好,包括一些消防措施的完善。这个计划在推进中有很大不确定性以及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往前推动。

我们所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改变环境,改造更好的居住条件。我们保证,在改造的同时也在单位租金上保持很好的稳定性,请大家放心。

三、关于岗位改革

投资者:财经杂志昨天有报道称,万科正在发起一场岗位改革来营造全员意识,最先试点为万科南方区域公司。是否属实?

孙嘉: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报道。其实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包括规模、包括业务复杂程度,内部管理上做一些阶段性调整和变动,对一些大型优秀企业来说是正常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能力、创造力和归属感、责任感,最终把客户服务好、把服务做好,要为股东、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做所有管理调整的最终目的。万科一些分公司、分公司的部门做一些管理上的动作,都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

目前网上的一些说法确实有误导、或夸大的成分,但从集团角度来说,我们会确保刚才说的管理上的变化、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对公司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当然,我们也会确保所有管理动作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这个应该不会是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开发报道部资深记者
关注华南房地产,政策及地产相关上下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