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妈妈总裁洪清华:景区票价高因供求失衡 全面免费不现实

仝麟阁2018-07-01 17:4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洪清华/文 近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驴妈妈创始人洪清华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表示,免门票在现实中有较大落地难度。

以退为进

早在今年3月5日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中,李克强总理就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成为对2018年旅游工作的直接要求。

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国内不少景区都多有尝试。比如每到冬季,全国百余家景区执行淡季价格,包含黄山、莫高窟、故宫、布达拉宫、青海湖等5A景区,少数降幅更高达50%。驴妈妈旅行网大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执行淡季价格的高星景区,景区门票、景区门票+酒店组合线路同比预订人次增幅达30%,门票降价对周边游带动作用明显。

景区门票价格下降后,游客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高品质酒店、当地特色活动演艺、美食餐饮等多方面,提升出游幸福感,旅游目的地也将获得更丰厚的综合收益。

供需失衡致票价失控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高,主要涉及政策、市场、经营、行业、资本等多方面原因。

政策层面来看,2000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出台了《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不再对商业景区的门票价格进行管理,对非商业景区的门票价格则进行政府指导价,重点国有景区由纯国家拨款改为自负盈亏,收取门票就成了国有景区增加收入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因此引发了国有景区门票的上涨风潮。

市场层面来看,中国人口多,旅游观光游览需求大,而优质旅游景区数量稀少,供求关系影响下国有重点景区门票涨价有市场支撑。

经营层面来看,目前大多数重点国有景区基本依赖门票经济,还没有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渠道,迫于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有强烈的冲动通过涨价弥补经营的资金缺口。

门票下降或取消后,客观上会促使旅游景区加大门票以外的旅游产品研发和旅游服务提供,如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满足和丰富游客的旅游需求,从长远来看是好事。作为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管和游客权益的保护,防止出现强制消费(如景区交通车)、变相涨价(如景区内餐饮)、天价宰客等违法行为。

全面免费难以落地

在中国进行免门票制度,具有法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有落地难度。

可行基础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国有景区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归全体国民共同所有,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法理上而言,全体国民应该免费或低成本享用国有景区。其次,免门票也有历史基础,九十年代之前,国内的绝大多数景区门票都是象征性收费甚至免费。

免门票在现实中有较大落地难度。首先,相当比例的重点国有景区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景区门票收入几乎是景区唯一收入来源,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一旦取消门票或免门票,地方政府将没有资金投入景区的日常维护,地方政府的运作也会有直接困难。

在没有明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没有对重点国有景区进行专项拨款支持下,直接取消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会有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可以分步骤实施,先从东区沿海发达地区或地方财政实力比较强的省市开始推行,将国有景区归属为与博物馆等同的公共产品,将日常开支纳入财政预算。

(经济观察网记者仝麟阁整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