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当中国有了世界级的消费品牌,消费引擎还会失速吗?

社论2018-07-13 23:07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7月16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将揭开面纱。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央企创造了单月两千亿元利润的业绩,即使是在中国处在上一轮经济上升周期顶部时,这样的数据也未曾出现过。这可能让人们对经济数据抱有更多的信心,毕竟,央企被看作中国经济的稳定器。

央企有这样的表现,跟央企过去几年中致力于瘦身提效有关。与之相关的是,在几天前公布的美国《财富》杂志中国500强名单中,央企也占有相当比例,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金融企业,当然还包括石油、电力和钢铁企业。

这和人们对当下经济的担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尽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依然,但从数据来看,5月份投资增速再次回落,消费增速则创下了过去15年来的新低。一些分析师预期下半年经济放缓可能性加大。而且,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都可能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表现出的复杂性高过以往,对宏观调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觉得最值得关注的是消费。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引擎,这个引擎放慢速度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说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候,原本期望消费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引擎实现平稳切换。现在要探究的是,消费增速创新低,问题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是人们开始更谨慎地花钱,还是企业并没有创造出对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骄傲地宣称中国正创造着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这个群体有四亿规模,而且还在持续扩大,但我们无法同样骄傲地宣称,我们有与之匹配的消费品牌,从衣食住行用皆是如此。中国消费者可能享受着最便捷的互联网服务,特别是在购物、支付和物流等环节,但我们链接的品牌和服务呢?

这正是我们在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上看到的缺失。我们没有足够与消费升级匹配的消费品牌。这和美国财富500强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美国公司的榜单上,当然也有金融机构和电信企业,但它们中间最赚钱的公司是苹果或者沃尔玛,无论是消费电子、医药、食品、娱乐、餐饮,几乎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能发现一些代表性公司,它们出现在美国最赚钱的40家公司榜单上。

这些公司都是全球经营的公司,他们塑造的是全球品牌。相比之下,我们最赚钱的那些公司,它们大部分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它们更多身处产业上游,它们具有某种垄断或者寡头优势。在中国最赚钱的40家公司中,金融和地产占了多一半,剩下的除了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就只有格力、美的和茅台。

当我们说,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时候,理所应当有一批优秀的公司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当然很清楚,这种美好生活的需要,今后更多不体现在金融、石油和地产,虽然我们也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更便宜的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油价,我们对房子仍然有改善性的需求。但我们其实还应该有自己的苹果、辉瑞、卡夫、百事、麦当劳、迪士尼等等。起码我们不该再为安全健康的食品或者药品忧心忡忡,而当念及中国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谈及更多的也许正是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牌。这也许是放缓的消费增速之外,我们真正应该寻找的中国动力。

这些公司可能不具有央企所有的那种力量,但它们和央企拥有同等的价值。这是一批可以支撑起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品牌,它们代表了中国公司对世界、文明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它们是国民品牌,也具有无可置疑的全球竞争力。这些品牌不会横空出世,或许也无需太多的政府扶持。但是,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对生活始终充满好奇和热爱,需要没有羁绊的思想,天马行空、自由驰骋。那是企业家精神驱动下的创造过程。也许它们会崛起在现有品牌当中,也许还在孕育之中。

有一天,我们会在500强名单上更多看到它们的名字,我们期望他们在最赚钱公司中占据更多的位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