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融资难遇上金融科技 中小企业能否解渴?

姜鑫2018-07-17 13:2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当顽固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遇上无限可能的金融科技,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的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壹账通)发布业内首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发展》(下称“白皮书”),道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与破解之道。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组成中数量最庞大、活跃程度最高、发展最不均衡的主体,其金融服务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除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财务质量不佳、基础资产状况薄弱、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复杂、外部支撑环境不佳等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着金融服务可得性低、成本高、业务流程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个性化金融产品、更灵活化的金融服务手段、综合化金融服务与便捷化金融服务程序以缓解金融服务困境。

而在众多变革方案中,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生物识别等科技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野。

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率近半

根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为37.6万户,占企业数量高达98%。其中中型企业数量为5.3万户,占比14%;小型企业数量为32.3万户,占比高达84%。在吸纳劳动力方面,2017年,大、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898、2648、3317万人,占比分别为33%、30%和37%。

白皮书数据显示,每年有大概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开发出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国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科教兴国和“双创”政策下最为活跃的微观主体。

但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仍显不足。小型企业利润增速最慢,仅为10.6%,而中型企业亏损面最高,达到12.9%。在行业分布上,中小企业大多分布于制造业。2017年,制造业中小企业占比最高,高达93.3%,采矿业和公用事业占比分别为3.3% 和2.8%。同时,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就业人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最高,亏损面最低,表明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均较强。而采矿业、公用事业的亏损面均较高,表明其盈利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

然而,中小企业并没有获得与其地位相称的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部门受到完全融资约束占35%,部分融资约束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 万亿元,仅占银行贷款总余额的24.67%。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 的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国中小微企业正规部门融资缺口接近1.9万亿美元,融资缺口率达43%,占GDP 比重17%。中国受融资约束的中小微企业总数达2300多万,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受融资约束的比例分别为41% 和42%。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中完全融资约束的企业总数接近2000万,占86%,面临部分融资约束的企业总数为300多万,占比14%。

融资服务方面,中小企业的信贷综合成本较高。正规金融部门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在10% 左右,非正规金融部门融资成本在15% 左右。

四大模式难解融资难

白皮书总结称,目前服务中小企业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德国IPC 模式,台州银行将其本土化演化成为“台州模式”,形成“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特色,但其过分依赖客户经理的判断,道德风险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第二种是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仿照“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将中小企业贷款的产品设计、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业务环节标准化和批量化操作,民生银行是运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但这种模式缺乏个性化,快速审批机制增加了风控难度。第三种是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资信来提升自身信用,比如京东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但其受资源限制,技术门槛高,且过于依赖核心企业。第四种是传统小微贷款模式,“重抵押、轻信用”是主要特征,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信贷配给。中小企业在抵押物和担保等方面的“硬信息”不足。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其次是金融服务提供方的问题。传统融资流程复杂,对于人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是不可忽略的成本因素。此外,风控的问题也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重要原因,各家银行和市场对不良率非常重视,即使银行整体在服务中小企业上能够盈利,出于防范风险的角度也不敢贸然扩大规模。第三是中小企业的问题。中小企业或企业主个人缺乏主动积累信用记录的意识和行为。最后是外部支撑环境不完善。

金融科技的可能性

近年来,金融回归本源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201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8年6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改善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制度环境。

在基础设施上,也开始初见成效,2016年7月蚂蚁信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系统“灵芝”接入工商、司法、海关、纳税、银行等数据库,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供了有利支撑;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壹帐通,壹帐通打造了一个金融SaaS(软件即服务)云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生物识别等核心科技,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各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赋能服务。而其旗下子平台壹企业则借助壹账通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和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助力中小企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壹企业直接连接金融机构的企业贷款产品,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在资金需求周期内因金融机构服务不足而导致的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可以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金融服务平台依次上线,例如截至2017年底,中征信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经为12.6万家企业服务,促成融资金额5.1万亿元。

在这里面,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科技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可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性;另一方,金融科技可大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大数据能够极大地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人工智能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从技术手段上解决中小企业风险评估问题,降低金融服务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但在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看来,金融科技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面临着一些难题。“第一是模式,第二是数据,第三是模型,第四我认为是场景”,在谈到这一问题时,黄宇翔如是回答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

黄宇翔表示,模式就是金融科技公司能为中小银行做什么,怎么样帮助中小企业融到资?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向企业放款,而是要探索怎么样帮助我的银行放款,这需要创新和尝试;数据是金融科技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没有数据什么也不用谈。“我们跟中小银行谈,就会问给你几家中小企业,帮我查一下,能不能告诉我他的数据量有多大,这是最大的困惑。好在我们目前通过平安银行这么多年的积累,加上平安集团自己的数据,再加上我们合作了一些企业,做了数据的采集。怎么样让企业把他的数据贡献出来呢?我们用了区块链的技术,我们会在他的电脑里装一个区块链节点,采集它每天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或者是税务数据、发票信息。用区块链技术给数据加密,虽然上传到区块链上面,但数据所属者还是企业本身,当企业需要贷款时可以通过密码授权方式授权给有兴趣的银行,我们才可以为这个银行提供征信报告,这是我们如何解决本身系统不能解决的数据采集问题。”

模型难题,黄宇翔表示,当你数据很多时,对模型的训练就会更加有优势,更易于训练出比较真实的、适用于中小企业中小银行的信贷模式。而场景则是在哪些场景下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说根据发票做贷款,根据税务做贷款,根据汽车融资做的贷款,帮助企业根据场景提供对他相对有价值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