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户 大市场 民营银行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

胡群2018-07-17 18:5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服务好小微企业是中关村银行的生命线。”7月16日,中关村银行董事长郭洪在中关村银行“场景智慧金融产品”发布会上表示,中关村银行充分利用中关村的天然区位优势和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措施,寻找到并支持一批深耕各个行业的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聚焦居住、出行、教育等民生领域,以及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金融需求,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线上场景金融、线上科创普惠金融服务,一步一步把“小客户”做成“大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生态合作伙伴和用户助力赋能。

有天然区位优势的如中关村银行,有网络优势的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而当前已开业的17家民营银行中,大多数则并未拥有上述优势,如何发展业务?

“客户下沉,聚焦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创新发展模式,走互联网+交易银行路径,通过互联网手段和思维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准互联网型平台,是民营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以传统基础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未来面临巨大压力,很难持续,民营银行在这方面不具备竞争力。

互联网型发展较快

当前民营银行有三种发展模式。基于股东背景、区域特色、目标客群不同,目前民营银行可分为三种类型:纯互联网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准互联网融合型:如华瑞银行、蓝海银行、苏宁银行等;相对传统型:如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等。目前来看,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发展较快,而传统银行相对较慢。

7月6日公布的网商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网商银行贷款余额963.2亿元。营收为42.75亿元,同比增速62.12%,实现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7.85%。而微众银行年报显示,2017年各项贷款余额477亿元,实现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261%。

而走传统发展道路的银行发展较慢,发展模式压力巨大。截至2017年底,开业近三年的天津金城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约77亿元;温州民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8亿元。

陈彦认为,民营银行在传统基础业务方面不具备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一行一网点(一家民营银行只能拥有一家网点)、单一客户授信额不能高于资本金10%、单一地区经济总量和辐射区域受限、负债来源渠道有限且成本高、市场及客户关系及公信力初期薄弱、监管政策对新银行较严格,各类资质不健全等。

这就使得民营银行必须做到客户下沉,聚焦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创新发展模式,走互联网+交易银行路径,通过互联网手段和思维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准互联网型平台。

“这一年,我们确定了业务发展及产品规划主旨。”蓝海银行副行长王业芳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蓝海银行以消费信贷的逻辑构建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为C端用户及有场景的B端客户提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O2O)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细分市场或细分行业创新特色化专业产品,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目前已与京东金融等互联网流量公司合作,未来还将与更多流量公司合作,以无缝对接更多流量公司的客户。

创新型数字普惠金融

当互联网型银行在线上开展服务,蓝海银行在利用O2O开展综合金融服务,金城银行在开展传统金融业务之时,中关村银行在用创新的、符合小微企业成长规律、满足创业者实真需求的思路,为他们设计产品和服务。

6月20日,第四范式发布供应链“AI+金融”服务平台,并与中关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立足各自优势,以产业金融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切入点,通过“AI+金融”双核引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范式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文渊表示:“第四范式作为AI技术与服务的提供商,已经帮助很多金融机构提升经营能力。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一样,都是其他行业的服务者与赋能者,未来我们希望通过‘AI+金融’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让金融和科技联合赋能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此次发布的供应链‘AI+金融’服务平台,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构建以数据为护城河、以资本为助推器的产融服务生态圈。”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上中下游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关村银行显然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真实发展需求,提供真正解渴管用的产品和服务。

据郭洪透露,中关村银行用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专注于“投贷联动”和“场景智慧金融”业务的探索实践,在创新型数字普惠金融道路上不断前行。如创新开展以认股权贷款为主的体外投贷联动业务,为VC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护创业企业独特性,为企业建立资金蓄水池和警戒线,发挥“疫苗”作用。截至2018年6月末,中关村银行累计为266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41亿元,占所有对公贷款的42.80%;认股权贷款尽调200余户,已发放贷款金额5.81亿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