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亿元黑臭水体治理市场 地方政府该怎么投?

董瑞强2018-07-28 19:3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黑臭水体治理上万亿元市场空间怎么投,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在五大涉“水”攻坚战中打头阵。目前,首轮黑臭水体整治大考前两批督查结果已经出炉,多地存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突出、治标不治本、成效不稳定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涉及市场投资空间上万亿元,单靠各地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也是担不起来的。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其财政也不足以支持黑臭水体整治。”

他以污水管网所需资金为例算了一笔账:现在全国供水管道长约100多万公里,而污水管道长仅60多万公里,相差40万公里。一般而言,供水、排污管道长度不应差太多。现按每公里污水管道平均大概需要300万元计算,30-40万公里长度就需投资一万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仅污水管网一项就有一万亿元缺口,而且这只是参照供水而言。另外,污水处理厂、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所以总投资规模是很大的,远超一万亿元”他说。

可见,如此大的市场空间,仅靠地方政府财力远远不够。那么,应如何发挥政府作用?

把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

“其实整治黑臭水体的关键不在于地方财政困难与否,而在于政府是不是更好发挥了作用。”张波对经济观察网说,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还需理顺价格、税收体系,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和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地方政府应把环保看作是一个潜在市场,并把这个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这是一个聪明的有担当的政府该做并且要做好的事情,而不要把不能做、不该做的都包揽过来”。

“只要经济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就会有效激发市场作用,释放市场活力,增加内需。一万多亿的市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方面,实际上把城市生态环境产品负面资产转化为正面资产,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表示。

应注意的是,一些收费标准提高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财政统筹兼顾予以解决。“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去调整标准,否则,市场就很难起来,政府财政也就担不起来。”他说。

张波进一步指出,仅黑臭水体整治就有上万亿市场,所以重视环保不能单从行政方面做决定,还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做好“融”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即如何把环保融入经济发展,融入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所以政府就要勇于担当、善于统筹兼顾。这种“融”的理念和方法要求必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在他看来,当前干环保有三个境界:一是怨环保;二是干环保;三是爱环保,即环保有效推动了经济转型发展,并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三个境界背后反映的是各地观念、能力、作风上的差别。

树立新发展理念是关键

张波认为,一些地方,总是把环保和经济相对立,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整治黑臭水体并不在于地方经济是否发达,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环保也会滞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不乏环保先进。

他以菏泽市为例介绍称,当地财政并不富裕,2017年污水处理能力在16万吨,通过理顺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一年就新增了16万吨处理能力,翻了一番,而且当地河流水质也大有提升。

“有些地方说没钱,污水处理费和标准都很低,还收不起来,其中一半靠财政补贴,另一半没人给。这不是经济困难的问题,而是政府作用没有发挥到位,市场就起不来。”他说。

“而有的地方把黑臭水体治理和附近区域开发结合起来,第三方投资治理黑臭水体后,周边土地开发也由其负责,当负面资产转为正面资产,就可用收益反哺黑臭水体治理。”张波表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他对经济观察网坦言:“所以当前整治黑臭水体首要解决的是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的问题,特别需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这是关键。若理念转不过来,工作就很难到位。很多地方只是机械看问题,认为地方财政困难,就不作为,就有理由不完成任务,不是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