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建成地炼原油管道大动脉 油轮到港直输工厂

种昂2018-07-29 09:5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2018年7月28日下午15时,随着一轮红色阀门开启,来自南美的10.5万吨原油从青岛港董家口通过管道开始向东营齐润石化输送,备受关注的董潍输油管道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试运行,从此山东地炼开启了新的大管输时代。

“青岛港的输油管道将延伸、辐射到山东地炼企业的腹心之地,覆盖东营、滨州、潍坊等地。这一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东营、滨州、潍坊等山东地炼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实现了原油管道全覆盖。”负责运营的山东港联化管道石油输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晋如是说道。

总投资达30亿元的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其中,建成的一期工程起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终于潍坊市滨海新区,全长236公里、设计输送能力3000万吨,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管输原油517.1万吨。二期工程起于董潍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的潍坊滨海油库,终于二期工程广饶油库末站,包括潍广管道、京博支线、齐润支线三大部分。

这是迄今为止为山东地炼输送原油的最大管道工程,该项目则是在众多地炼进口原油规模激增之下被倒逼出来的。

自从2016年地炼密集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青岛港的超级油轮数量就呈现井喷式增长。从那时起,如何快速疏港就成为这个中国北方最大港口急需面对的课题。

山东省拥有超过40多家地炼和石化产业,总炼油能力12410万吨,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量的70%以上。山东半岛被称为全球第三大石化基地。从2016年开始,山东大量地炼密集获得了原油进口使用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7家地炼获得了1.24亿吨进口原油使用配额,9541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其中山东地炼占据大多数。

青岛港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油品运输、中转、储存基地,其接卸原油量全国第一。但在市场长期低油价、地炼进口规模暴增下,青岛港仍然出现了“船”满为患的现象。

从2016年起,青岛港原油进口量骤增,到港的超级油轮一艘接一艘。最为紧张的时候,青岛港外停靠的油轮,每日都在10艘以上,有时油轮滞留两个月导致部分地炼需向船方支付每日高达数万美元的滞期费。

据数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山东原油进口量累计达1031万吨,同比增长508.7%。其中,青岛港2月进口创下23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月青岛港进口量相当于当月中国进口总量的约29%。

从2016年起,董潍输油管道就在众多地炼的期盼下开始上马。过去地炼进口原油90%依靠公路运输,每天有超过3万辆油罐车在山东省内穿梭,不仅安全隐患较大,经常受到天气、交通状况的限制,危及企业原料供给。根据项目设计,董潍输油管道年均输送原油3000-4500万吨,日均可减少约4000辆油罐车的运营。

京博物流公司方案总监孙成林告诉记者,此前京博集团原油进口基本都靠公路运输,公司为此建立了一支460多辆油罐车的队伍,是山东最大运送危化品的物流公司。一旦董潍输油管道建成,将实现原油从码头到工厂的“门到门”运输,将为企业解决至少80%以上的原油运能。

东营齐润化工总经理助理郑伟峰预计,未来该公司将有9成的原油可实现管道运输,首先将有三成左右的原油运输车辆陆续淘汰。

2017年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加之青岛刚才在“管道、公路、铁路、水路”四种原油疏运体系的分流,压港现象逐渐缓解。可是,地炼的利润又被上涨的原油进口价格所吞噬,截至2018年6月地炼近4成陷入了亏损。这时,成本的降低开始成为地炼计较的焦点。

而管道输油被称为“第五种运输方式”,有着其他运输无法比拟的低成本优势。根据粗略估算,董潍输油管道建成将为地炼节约2/3的运输成本。建成后每年可为山东炼化企业节省近30亿元。这对于眼下大面积亏损的地炼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山东港联化管道石油输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晋表示,董潍输油管道的建成将使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30万吨级、45万吨级原油码头、200多万立方的油罐群与山东地炼企业群连为一体。青岛港从过去单纯运营码头到经营油库,再到深入腹地为地炼输送原油、支持实体经济,也实现一个港口的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