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出现倒退 碳排放显著增加

种昂2018-07-31 11:1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自从BP(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第一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发布以来,这一被誉为“经济能源学数据圣经”的统计报告已经持续更新了67年。

2018年7月31日,BP特意选择了中国地方炼厂最为密集、有着“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之称的中国山东发布了《年鉴》2018年版。

这刚刚出炉的《年鉴》显示,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其十年平均增速,但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也出现了放缓甚至是倒退,碳排放显著增加。

“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2017年,能源市场的结构性力量将继续推动全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但一些周期性因素让部分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放缓甚至是倒退。正是这些因素,加之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碳排放在经过了三年的低增长甚至是零增长后出现了显著增加。”通过对《年鉴》的分析,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版统计,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了2.2%,高于其过去十年均值1.7%。BP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高于历史趋势的增长,是因为发达国家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改善能源强度的步伐放缓。

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1.8%,即170万桶/日,连续第三年超过十年平均值(1.2%)。中国(50万桶/日)和美国(19万桶/日)是最大的增长来源。但石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连续两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去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了60万桶/日,连续两年低于平均值。同时,炼厂加工量增长了160万桶/日,高于平均水平,但炼油产能仅增长60万桶/日,连续三年低于平均增速。正因如此,炼厂开工率飙升至九年来的最高点。

2017年是天然气强势增长之年,其消费量增长3%,即960亿立方米,产量增长4%。这是自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以来最快的增速。

其中,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由中国(增加310亿立方米)、中东(增加280亿立方米)和欧洲(增加260亿立方米)所带动。美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下滑了1.2%,即110亿立方米。同时,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了4%,即1310亿立方米,几乎是十年平均增速的两倍。俄罗斯是增长最显著的国家,其产量增长了460亿立方米,伊朗次之(增加210亿立方米)。

煤炭消费量增长了1%,即2500万吨油当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印度(1800万吨油当量),而中国的消费量在2014年至2016年的连续下滑后有所回升(400万吨油当量)。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连续第4年下降(降低400万吨油当量)。

戴德立评论道:“本年度《年鉴》首次关注电力部门的能源结构,其结果令人惊讶——煤炭在发电中所占的比重较20年前并未发生改变。”

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则增长了17%,即6900万吨油当量,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增长。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一半以上由风能贡献,太阳能也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增量,尽管其仅占总份额的21%。

“可以准确地说,一些短期调整在去年结束了。但是许多影响能源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强劲增长。去年的能原数据应被准确地理解为‘前进两步,后退一步’。”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总结道。

中国:全球天然气消费最大驱动力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版统计显示,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了3.1%,连续第17年居能源增量之首。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3.6%。

其中,由于中国政府推行鼓励煤改气的政策,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5%。中国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的最大驱动力,占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32.6%。中国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是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而中国煤炭的消费量在2014年至2016年的连续下滑后有所回升(400万吨油当量)。

目前,中国引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增长的36.0%。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消费增长最快,达76%。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2500万吨油当量,创下中国有史以来的新高;就单一燃料而言,这同时也是单个国家对全球一次能源增长的第二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中国对天然气增长的贡献。

全球核电增长了1.1%。其中,中国(增加800万吨油当量)和日本(增加300万吨油当量)的核电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韩国(减少300万吨油当量)和中国台湾(减少200万吨油当量)的下降。

“中国在全球低碳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BP中国区总裁杨筱萍指出,“BP进入中国45年,已经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之一,并致力于继续积极参与并助力中国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