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公路将会是什么样子?

宋笛2018-08-01 17:3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笛 自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以来,中国公路建设高速期已经持续了30年的时间,特别是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公路更是经历了两次突飞猛进地发展。至2017年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

在未来的十年时间中,中国公路建设是否空间?哪一方面将会是公路建设的重点?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原巡视员于胜英在7月30日举办的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等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公路建设高峰论坛”上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2021年至2030年,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以及农村公路在内,中国公路预计还有19万亿的投资空间(以静态总需求计算),这一数值相较于‘十三五’时期的年均水平低10%。”于胜英表示。

在于胜英看来,中国未来的公路建设需要构建四张网,一张是高速公路网、一张是普通国道网、一张是省道网、一张是农村公路网。其中,基于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基本满足需求,未来的建设重点将会是普通公路。

预测2021至2030年,高速公路建设高峰明显退坡,估算总投资6万亿元;而普通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的预计投资将会达到13万亿。

在运输结构上,于胜英预测至2025年中国货运量将会触及天花板,此后将会进入“量”的下降通道,“值”的上升通道,高附加值小批量定制化商品增加。至2030年,货运结构将会出现巨大变化,铁路货运周转量市场份额由20%提升至28-30%,但公路仍将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也被认为是下一阶段中国公路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在上述会议中表示,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质量安全要求更高、交通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公路工程建设和质量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树新时代公路建设队伍,将高质量发展基因植入全行业。

对于质量的重视正在成为政策着力之处。经济观察网在上述会议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将会把获得李春奖的施工单位,作为从业单位良好行为信息录入到“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交通运输部在2016年颁布的相关管理文件,这是一个为加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获奖人员未来也将列入信用信息系统。

李春奖是中国公路建设的最高质量奖,该奖由原交通部于1997年设立的公路工程“三优”奖(优秀勘察、优秀设计、优质工程)演变而来,李春是隋朝杰出工匠,赵州桥的设计者。2005年,原交通部为转变政府职能,便于行业管理,将李春奖的评审工作交由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承担。

按照评选方提供的信息显示,李春奖对于工程整体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工程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都有硬性要求,必须反映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公路建设高峰论坛上,包括湖南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安徽省六安至岳西至潜山高速公路在内的22个项目荣获2016—2017年度李春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主任
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