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农险的内蒙“试验”

姜鑫2018-08-09 16:3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记者  姜鑫 实习记者 吕锦睿 吴世韵 乌兰察布在蒙语中是“红色的山崖”的意思,因清初蒙古诸部落会盟于红山口(今大青山)而得名,而商都县正坐落在会盟之地的东部。

在总面积4304 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33.4万人的商都县,经济观察网记者和安华农险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经过一段时间干旱的农田,虽然一场迟来的雨水催绿了田埂上的小草,但因干旱而矮小的麦子已难以改变减产的事实。而同样因为干旱,部分耕地已经因为麦苗长势太差翻耕压青。

当减产成为定局,受旱灾影响的西井子镇后滩村村村民将在秋收后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赔偿将涵盖小麦种植的基本物化成本。一位村民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种子等基础的物化成本之外,期待有更多的保险品种来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诚然,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还是以传统的由政府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险为主,占据农业保险总保费收入的80%以上,而在政府主导之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发力离不开保险企业的创新与尝试。

政策性农险发展中面临挑战

资料显示,西乡子镇共有耕地16.5万亩,旱地高达96%以上。而西乡子镇十年九旱,主要农作物也多为多为小麦和油料等抗旱作物。后滩村种植大户杨宏祥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由于降雨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当地农作物基本每年成长过程中都是遭遇旱灾。 “我们这里地多但质量不好,而且严重缺水,所以每年地种上以后农户基本就不管了。雨水多就多收点,雨水少就直接翻耕压青为来年保存点水分。即使是风调雨顺,一亩地也收不多,而保险对物化成本进行保障,至少不会白忙活。”

杨宏祥所说的正是安华农险承保的政策性农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

安华农险乌兰察布中心支公司是商都县农业保险的主要经办机构,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织招投标结果,2008年取得丰镇、商都、兴和、卓资、化德五个市县的粮油作物保险经办资格,2014年,公司取得丰镇、卓资两地养殖业(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经办资格。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额度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年均增速38.8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承保农作物面积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增长了6倍;玉米和水稻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超过70%。

尽管农业保险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但目前来看,传统政策性农险在农产品的承保率以及单位保额上均有提升空间。麦肯锡中国保险业白皮书曾表示,全球范围来看,农业保险都属于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型险种,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总体的渗透率(保费规模占GDP的比例)仍然非常低。我国政府正积极扩大农业生产的保险覆盖范围,大力推动由成本保障向收入保障转化,促进农业保险创新。预计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发展潜力将突破千亿元。

尽管前景广阔,但面对农村保险市场点多、面广、地域差异性大等特点,保险公司的获客和服务成本大大增加;此外,保险公司还面临着季节特征明显、财务和征信数据不透明、风险评估难、农户和农业小微企业群体征信数据少等难题。

创新的竞争样本

“中国的农险市场现在过去这些年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讲是非常快的,并且也是政府高度支持的,所以导致中国农险市场的发展快于不少国外市场”,野村证券非银分析师唐圣波表示,在经过政府的大力的补贴之后,中国农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6年的一段时间调整之后,在向保障的范围更广的方向转变。从供给端来看,不少尝试业务的保险公司开始盈利,加之政府补贴,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向这个领域拓展业务。

2007年我国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险,彼时仅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安华农险等几家公司获得业务准营资格,随后随着农险政策的出台,持牌主体也逐渐增多,在政府相关部门划定承保区域的背景下,竞争也愈发激烈。

这就使得保险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上调整思路,使用新型技术,力争在农村保险市场赢得先机。例如,产品设计应切合政府的扶贫路线,易于农村客户理解和购买,做到功能简单、定价合理,毕竟农村居民在对日常支出通常较为节俭,对保险服务的消费能力也很有限。

在诸多展业的省市自治区中,安华农险内蒙分公司的保费收入排在第二位,根据自治区各地农业生产种植特点,安华农险在这里做了系列创新尝试。

在商都县大黑沙土镇二喇嘛村,经济观察网记者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几百亩的莴苣正在田地等待出土。这片菜田属于村民边旭军,据边旭军介绍,他已经流转了周边3个行政村的7000多亩土地,种了4000多亩蔬菜,3000亩大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耕地)。

由于地下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蔬菜生长。2014年,商都县蔬菜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10万亩。2015年,在听取蔬菜种植户需求后,安华农险开展商都县露地蔬菜保险试点。保费由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分级补贴(分别补贴40%、30%、15%),农户仅需缴纳15%的保费。

2017年7月,边旭军给72亩白菜、150亩辣椒投保了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每亩自交保费仅9元,但刚投保不久,商都县就遭受了雹灾,边旭军投保的部分白菜和辣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安华农险商都支公司在经过现场勘查后,根据实际损失情况,最终赔付69500元。

据安华农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安华农险还探索开发了内蒙古杂粮杂豆种植保险、内蒙古甜叶菊种植保险、吉林中药材保险、吉林梅花鹿保险、辽宁食用菌保险、辽宁草莓种植保险、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青岛蓝莓保险、近海养殖保险等一系列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

在范围广、区域大的农险市场,更需要参与者在承保过程中依靠新技术的力量来降低人力成本,安华农险也做出了尝试。

日前,中国太保产险山东分公司推出的基于遥感测产技术的大豆繁种区域收入保险试点入选农业农村部2018年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而在此之前,安华农险也做出诸多尝试,近年来,公司先后推出了可对养殖标的个体精准识别的RFID电子标签植入系统,对农作物和森林受灾情况可准确识别测量以及定位分析 的“SGE天地眼”系统,近期还将落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养殖保险产品,或将解决养殖险出险时数据失真的行业痛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