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汇率关口价位禁忌能否择时择机打破

欧阳晓红2018-08-18 11:5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这道“坎”似乎还是过不去!当8月15日夜盘在岸人民币(CNY)、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跌至6.93、6.95,市场破7嘘声再起,次日中国央行便用行动再次表明态度:8月16日,人民币大幅反弹,CNH日内涨幅近800点。

可见端倪的是,当日外媒报道,为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做空成本,央行要求上海自贸区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受消息提振,CNH瞬间上涨。“7”或是中国的一道重要心理关口,暂时不易破。也许因为人民币破7的国内外冲击较大,恐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羊群效应,故被我们视为不得触碰的“底线”,央行不只一次发出信号。掐指算来,从2016年底的澄清声明,到2018年8月重新调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等,类似政策工具,央行工具箱里还有诸多遏制空头的“家伙”可以用:像窗口指导收盘价、影响次日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即期市场干预、控制离岸池子规模、包括资本管制等。

在此过程中,尽管子弹并不多的空头屡次“挑衅”,试图借破7引导人民币贬值预期,但并未如愿;因为与其较量的是——试图稳定预期的最大“做市商”央行。

也有人臆断,不排除央行刻意选择贬值来对冲美国关税上调,但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表述对此予以否认,并强调已退出常态式干预。不过,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央行将继续运用已有政策工具,在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以维稳人民币。

很明显,临7之际正是央行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的必要之时。问题在于,人民币不可破7的量化依据何在?是否就此做过系统压力测试?

依据学者观点,货币危机决定因素中,实际汇率、外汇储备、GDP增速、经常项目、信贷增速、通货膨胀和财政盈余等七大指标的整体恶化会导致本币大幅贬值。目前而言,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这些指标尚未一致生变,人民币似乎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

按照央行的说法,2018 年以来,汇率预期平稳,人民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间,人民币汇率低至6.9,高至6.1;大数上,6-7是决策层目前认可的波动均衡区间。

6.9与7的差距大吗?如果“7”处于均衡汇率区间,那么,市场主体与管理层是否需要提升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相信如果内外形势平稳、预期稳定,且外汇供需趋于平衡之时,7亦未必不可破。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形势并不乐观。诸如,P2P崩溃、房地产泡沫之忧、汇市股市震荡、经济承压下行、经常账户逆差、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等。就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直言,如果此轮汇率贬值过程中,央行并未干预,如果国际收支和汇率自动实现平衡,就可以说终于实现了由有管理浮动到自由浮动的转变,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得以完成。他希望面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贬值压力时,央行能沉住气。

而说起汇改,总有些欲语还休。不管是三年前的811汇改,还是2005年汇改,其主旨均在于提升市场化程度、汇率自由浮动、助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事实亦昭示,汇改至今,人民币的波动率、弹性与灵活性(两性)等均在提升。但有时市场会失灵,顺周期的羊群效应总让我们被关口“绑架”,正如目前“卡”在7的位置上。

的确,今非昔比,市场环境、内外形势,包括人民币的弹性与灵活性,以及市场成熟度等均有所变化。现在环境形势趋紧,同时市场成熟度与人民币的“两性”向好,但我们并不清楚后者是否足以“对冲”前者的负面效应。这是否需要去厘清?

此轮美元走强引发新兴国家货币危机,8月10日,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贬值单日逾10%;美债利率上行,致全球“热钱”回流美国。人们担心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市场多数观点认为挑战不小,但不至于形成新兴市场式的传染风险。

我们亦注意到,自8月3日央行重启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来,美元指数升约1.4%,人民币跌幅约1.2%,从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逻辑去看,一是央行仍试图让市场说了算;二是相比其他非美货币,人民币整体表现并不差。

诚然,只有当市场成熟度以及人民币的灵活性与弹性,足以抵御内外部风险冲击,且市场主体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之时,方是价位禁忌破除之际。届时汇率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导的双向波动,跨境资金亦双向均衡流动。目前看,管理层的“汇改与稳汇率”选项中,稳为先;因此可预见的人民币近期走势或是稳中趋动。即使有一天破7,大概率是亦步亦趋、通过外汇市场供求因素,发现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相匹配的合理价格。

不过,管理层纵然政策工具再多,对手一旦知晓底牌,震慑力凸显之外,多少会有些被动。关口价位禁忌是否应择时择机打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