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重启“逆周期因子”没有超出市场预期

刘璐2018-08-28 14:4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刘璐 8月24日,央行发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一文,称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针对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央行再度启用“逆周期因子”,将使得后续人民币汇率企稳。

潘向东观察到,自央行公布消息以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破6.80关口,日内涨逾900点,涨幅为1.35%,刷新7月31日以来盘中新高。

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外汇市场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必要时也要进行逆周期调节。如果任由人民币持续贬值,一旦突破市场心理防线,就会威胁到金融稳定。

潘向东表示,重启“逆周期因子”没有超出市场预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自8月17日起连续3个交易日调升,很可能是“逆周期因子”在起作用。

“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8月24日调升343BP,降幅为8月3日以来最大,央行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外公布‘逆周期因子’的回归,可以暂时缓解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稳定市场预期。”潘向东说。

事实上,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使用“逆周期因子”来调整汇率政策,2017年5月26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2.7%,为了不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央行及时引入了“逆周期因子”。

CFETS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的简称。

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逆周期因子的引入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促进市场行为更加理性。

潘向东指出,从2017年下半年市场表现来看,引入逆周期因子很好地增强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CFETS人民币指数触底反弹,全年涨幅转正,上涨2.8%。

“逆周期因子”在2018年1月暂停使用,但依然处于政策工具箱中。潘向东表示,“逆周期因子”是推动2017年人民币汇率走强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今央行再度启用“逆周期因子”,后续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