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富足之路不可阻挡

西坡2018-09-03 13:5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西坡/文 今年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太好,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大环境不好,人就容易悲观。最近无论身边还是网上,悲观的论调都很常见。

适度的悲观是有益的,可以避免浮躁、骄傲。就像很多人身上有一有点小毛病就会胡思乱想,好像命不久矣似的,于是发誓一定要善待家人,不再浪费生命,过好“余下的人生”。其实他可能只是感冒了,但这种悲观能使生活向上,就没什么不好。

但是过度的悲观却是有害的。感冒发烧不赶紧去医院,反而求神问鬼,算出自己“命里有此一劫”。这不仅是胡闹,还有可能真的耽误治疗。

近来我就听到一些十分夸张的悲观预言。比如有人说,中国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有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说“30岁以下年轻人最可怜”。

预言家们爱拿古代进行类比,说什么好景不再的凄凉话。其实这种类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像是刻舟求剑。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维度: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当今中国却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虽然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地步,虽然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仍很严重,但工业化的从无到有是更重要的改变。从农业进入工业、商业、服务业,从农村进入城市,从物质短缺进入物质丰裕,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置身于之前无数代中国人不曾想见的现代社会。

我们所处的境地仍然不理想,我们面临的挑战仍很艰巨,但我们不能否认最巨大的转变已经发生。

我不想引用太多的数据,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数据比常识更能迷惑人。对于专业、谨慎且自律的专业人士来说,数据可以揭示水面之下的真相。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数据却常常淹没肉眼凡胎就能发现的事物。

比如有人通过整理数据,试图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国民经济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惨。但是这套说辞骗不了任何一个平民出身、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因为粮票布票的鲜活记忆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再比如,有人发明了一套算法,“论证”出中国已经在哪一年超越了美国,这同样是无法服人的神话。

所以我们来谈一谈常识。我今年三十岁,比改革开放的“年纪”少10岁,我出生在华北平原上一个最普通的小村庄。我清晰地记着,我小学时的梦想是村里能通柏油路,那就可以在柏油路上骑车兜风了。这个梦想在初中实现了。

上大学以前,我家像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还没有通电话,这使我在给同学留联系方式时感到尴尬,这个尴尬没过几年便彻底终结,因为手机让所有农村家庭实现了通信的跨越式发展。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有线、宽带,庄稼汉也都学会了用微信。

这些年里,洗衣机、彩电、冰箱、空调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陆陆续续进入每家每户。高中时,我说大学毕业之后要买车,爷爷告诫我不要说大话。而现在村里的私家车都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潮的村民,这两年开始外出旅游了。

量变终于累积成质变,现代社会允诺给世人的富足与舒适,我们终于品尝到了。当然,现在还远远没到自恋与满足的时候,但这个社会总体上已经告别了匮乏、贫穷与闭塞,只有仍有不少短板亟需弥补。

我们村里有些人出来打工,但更多人留下来种植蔬菜大棚,我们县也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蔬菜基地。虽然蔬菜也是农业,但这是完全为远方城市市场服务的农业,效益和性质与我儿时的村庄截然不同。蔬菜种植成为产业,本身就是城市化的一个表征。

这些微观变化共同构成的,便是我们在教科书上学习到的社会化大生产。他国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便不会轻易失守。因为不管宏观经济遇上怎样的困难,人们已经掌握了为彼此服务的知识。

听见有人说,过去这些年中国人的好日子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万万不能同意。真相是,市场经济释放了国人的创造力。以中国人的勤奋、世俗、上进、聪明,只要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我们的富足之路是无可阻挡的。

我并不否认前方会有风雨,比如在我看来,将来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将进入深水区。但我相信中国人有智慧趟过每个现代化国家都曾遭遇的难关,我们应该有信心去说:中国人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