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播坤:基础设施存量过剩?过剩的只是“铁公基”

刘璐2018-09-05 14:2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刘璐 近期,各地纷纷针对基建投资推出措施,基础设施存量是否会存在过剩?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认为,虽然基建投资已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中国当前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只是略有偏高;这和居民部门杠杆率颇为类似,从存量来看不具备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也很难说已经严重偏离合理水平。

现有的国际比较研究也表明,截至2013年,中国基础设施存量并没有明显偏离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水平。IMF曾详细测算全球110个国家的公共资本存量,作为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代理变量,并评估全球基建投资可能面临的缺口。从IMF的测算来看,中国目前的人均公共资本存量和墨西哥、波兰等国基本持平,通过拟合上述国家公共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中国的公共资本存量高于拟合水平,但偏离程度并不明显。

“真正的问题在于,2013年-2017年基础设施存量相比经济增速边际上攀升的速度过快。给定6.9%的资本折旧率和80%的资本存量GDP之比,基建投资资本形成GDP之比从2017年的11%以上降至10%附近是较为合意的水平。”牛播坤说。

2016年曾有测算,中国基础设施存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分化,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存量上升的幅度远高于中东部地区,这意味着西部地区的基建投资至少总体上存在过剩的可能性。

分省基础设施存量的测算也显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存量GDP之比已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两倍,考虑到人口净出口的规律难以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总体上已过剩。

牛搏坤表示,从结构视角来说,虽然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总体上已过剩,但“过剩”集中在“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上,城市管廊、污水处理和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设施存在较大的缺口。

牛搏坤建议,西部地区基建补短板应集中在城市公共设施上,同时全国层面应调整基建资源过度向西部地区集中的现状。

截至今年7月,基建投资名义增速(含水电)已降至1.8%,考虑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已经负增长。牛搏坤担心,即使不考虑基建投资的逆周期属性,仅从供给端考虑,年初至今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也过于猛烈。

牛搏坤认为,为保持基础设施存量GDP之比基本平稳,基建投资实际增速应回升至略低于经济增速的水平;以未来三年实际GDP年均增长6.3%为例,基建投资实际增速的中枢应在5%附近。

基建投资是2009年至今中国宏观杠杆率攀升的重要推手,牛搏坤测算,其衍生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十年间共计达40万亿元。

“但基建投资并不必然以抬升宏观杠杆率为代价,应该提升投资效率,基建投资若能高效地转化为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和可得性的提高,带来的增长效应可以对冲投资相关债务对杠杆率的抬升;此外,基建投资不应再以牺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牛搏坤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