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欧冶云商员工持股这两年:业绩整体向好 退出流程尚待细化

王雅洁2018-09-08 11:5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身为入围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员工持股试点改革的10家企业之一,也是入围企业中唯一的一家亏损企业,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冶云商”)自有其独特发展逻辑。

一名曾参与筛选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名单的国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欧冶云商诞生于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大宗商品流通领域亟需重构背景下,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还没有盈利,但投资者特别看好这家企业。

日前,全程参与企业内部员工持股方案设计、执行及落地的欧冶云商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易力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该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改革的历程和挑战。

力争2018年四季度单季度盈利

经济观察报:欧冶云商入围首批试点的流程如何?您可否做个复盘?

易力:其实我们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已经在考虑员工持股。2015年底、2016年初,国资委就开始考虑推行首批员工持股试点,我们把两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密切跟踪国资委的要求。2016年下半年,国资委出台133号文(《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我们随即按照文件开始作相应的准备,向国资委申报开展试点。

经济观察报:欧冶云商为何能入围?

易力:中国宝武和欧冶都认为欧冶干的是互联网事业,亟需构建适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运营体制、高度市场化的经营决策机制和一支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队伍,员工持股是一条好的途径,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摸索出成功经验。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是得到国资委认可的。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亏损还能入围试点?

易力:的确,欧冶云商现在干的事业很大,处于完全竞争并具备挑战性的领域当中,需要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创新。毕竟以前央企成功从事互联网的案例,基本没有。

从这点上来说,员工持股的推行,便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欧冶云商事业发展的挑战性,才更需要员工和企业利益捆绑,激发员工奋斗的热情。如果这是一项确定成熟的事业,大家都去分红,反而员工持股对企业的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意义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互联网企业,目光不是简单地聚焦在企业挣了多少钱,更要看企业值多少钱,创造了多少有价值的供应链服务。相信未来一定能通过员工持股探索出一条央企互联网事业成功的路径,这也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传统意义上,大家会认为,央企最好体现在挣多少钱上,像我们这样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企业估值增加了,比如说投的时候是一元钱一股,日后事业做成了,估值变成十元钱一股,是不是也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一种探索?从这点上说,欧冶云商来做员工持股试点是很有意义的。

经济观察报:欧冶云商现在还亏损吗?

易力:作为平台型互联网企业,通过短短三年就想盈利非常困难,今年的预算目标依然是投入大于产出。

经济观察报:预估到何时不再亏损?

易力:我们目前的规划是这样的,首先是我们努力奋斗,力争在今年的四季度,单季度能够实现盈利。如果今年四季度单季度能够盈利,按照既定的战略和商业模式持续努力,那么到明年也就盈利了。

引入本钢、首钢基金、沙钢、三井物产

经济观察报:您刚才说您全程参与了企业内部试点方案的设计、执行和落地,那欧冶云商员工持股方案的制定初衷是?

易力:从整个方案的原则性考虑,包括自愿投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我们设计的思路是按照国资委133号文的要求,不做全员持股,只做核心团队持股。在员工持股的自主决策上,我们不加任何限制性条件,不加任何强制性的要求。最终希望通过持股实现员工和企业的捆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起这样一种机制。

经济观察报:当时确定的入股价格是多少?

易力:入股价格是这样,员工持股是与我们第一轮股权开放同步开展的,也是根据外部投资者入股的价格来执行的,外部投资者入股的价格就是根据在产权交易所挂牌的最后价格定的。

经济观察报:那股权流转呢?

易力:流转是这样的,按照国资委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内,如果我一直是持股员工,锁定期是不能流转的,锁定期结束才能流转。如果离开公司,12个月之内需要退出,这个也有严格的要求。

经济观察报:欧冶持股员工范围的圈定是什么样的,包括哪几类?

易力:按照持股方案的要求,面向的主要是核心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我们还根据公司的岗位体系,将一定岗级以上的,纳入具备持股资格的人员范围。

经济观察报:哪个级别以上具备持股资格?

易力:对应岗位体系,核心岗位至少应是6级,也就是这以上具备资格。欧冶云商首批员工持股计划共计126 人,均为欧冶云商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2017年7月,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首期缴款按公司首轮股权开放要求的时间节点全部缴纳到位。

经济观察报:截至目前,欧冶云商员工持股总体情况如何?

易力:从数据上看,2017年5月31日,欧冶云商首轮股权开放签约,引入本钢集团、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沙钢集团和三井物产6家战略投资者及员工持股平台。股权开放前,欧冶云商由原宝钢集团及所属公司100%持股。在股权开放后,欧冶云商注册资本33.3亿元,其中中国宝武及所属公司股比下降为72%,本钢集团、首钢基金、普洛斯和员工持股平台各占5%(各有16666.67万股,出资18833.33万元),另外,北京建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占3.5%,沙钢集团占2.5%,三井物产占2%。在引入的投资者中,非公资本共占比18%。

希望四季度实现盈利

经济观察报:近两年过去了,觉得欧冶云商的员工持股改革究竟做的怎么样,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有没有达到当时的改革预期?

易力: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公司的业绩整体向好,正在从战略投入期逐步到现在有希望实现单季盈利乃至全年盈利。

欧冶云商此次员工持股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员工持股的实施有效增强了不同背景的外部战略投资者对欧冶云商的信心。各股东给欧冶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外部的经营资源投入到整个生态圈建设中,将欧冶变成了社会的欧冶,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股东价值,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壮大。

再从员工氛围上来说,大家还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经营意识、成本意识都大大增强。举例来说,随着业务增长,公司面临优化办公场所的问题。经征求员工相关意见并慎重研究后,最终选择了更实惠的办公地点,并压减装修费用,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IT系统和营销网络的建设中。公司领导带头示范,尽量选择低成本的差旅出行方式,住经济型酒店。数据上的体现是,2017年欧冶云商完成降本增效6043万元,2018 年上半年完成降本增效3384万元。

经济观察报:经营业绩上数据的对比体现呢?

易力:我们今年比去年的流量(GMV)增长了76%,人均流量增长了1.6倍。2017 年,欧冶云商经营业绩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平台总交易量(GMV)达到6815 万吨,行业名列前茅。

从人员选聘和薪酬激励上看,我们有力地推行市场化管理,一年多来,我们总共精简了一百多人。通过业务整合,压减下属子公司独立法人2个,子公司部门总数从46个调整为27个,优化率为41%。

股权退出挑战

经济观察报: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包括哪些?

易力:通过我和员工的交流,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这一轮试点里,国资委要求是现金出资,咱们员工都是拿的税后工资,现金出资对大家来说都有一定压力。特别是像欧冶云商,目前还没有分红,而且企业成立时注册资本就有24个亿,员工持股比例虽然不高,只有5%,但员工出资压力仍然很大。

第二个方面,现在来看政策要求,持股员工调离也好,退休也好,辞职也好,12月之内应退出持股计划,但在退出的这些可操作性上有一定的难度。

经济观察报:难度在哪儿?

易力:举例说,比如一名持股的员工要离职,需要退出份额。那么,他退给其他的员工时应该怎么定价?定多少合适?是否双方协商就可以?。这都是尚待细化的问题。

我们的持股计划,是通过持股平台来代持欧冶云商的股权。员工如果如果转给持股平台,但是平台本身没有资金来承接退出员工的份额时,该如何操作也需要研究。

按照目前规定,股权份额可转给非公资本,或者转给国有股东,但显然流程相对繁琐。

综上,退出的可操作性目前还是有一定困难。

经济观察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欧冶云商目前有什么思路?

易力:建议能进一步丰富新兴产业的员工持股方式。员工持股企业的核心群体主要集中在30-40岁,大多数员工财务压力较大,一旦出资入股金额较大,个人现金出资就存在较大困难。建议可进一步丰富员工持股的持股方式,在新兴产业或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开发股权期权等方式,促进国有资本在新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相关文件规定,持股员工因辞职、调离、退休、死亡或被解雇等原因离开本公司的,应在12个月内将所持股份进行内部转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转让存在价格无法协商一致等情况。在明确时间节点情况下,建议政策层面柯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或给予政策指导。

另外,由于欧冶的员工持股计划既有为满足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而预留的份额,也有员工可认缴额度中尚未实际出资的部分,目前这部分份额实质是由持股平台向欧冶云商签约认购的。如果未来出现确实无法全部出资到位的情况,相应的处理方式还应进一步明确。

经济观察报:其他建议?

易力:建议对个人持股比例的上限设置建议进行分类设定。目前,按文件规定,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1%。对资产规模较大企业,该项规定可以有效控制持股规模,但对一些小微企业或创业型企业,资产总额相对较低,整体激励约束效果不佳,建议予以分类设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