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大会”系列报道之一 | 山东重塑产业版图

种昂2018-09-21 22:2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区86家化工企业将被关停。

这场行动是从2018年6月29日开始的。文昌湖区经济发展局经济发展局局长刘京尧说:“化工企业关停,不是搬迁、不是提升、更不是升级和进园区,而是彻彻底底的关停,也就是说2020年后,在文昌湖将不再有化工企业。”

这是山东省和淄博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总体部署的一部分。文昌湖是山东省级旅游度假区,也是淄博市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源地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化工成了这里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区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化工厂93家。

2017年,文昌湖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利税1682万元。然而,环境污染使周边居民叫苦不迭,政府部门也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

当经济与环保、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日渐加剧、无法调和之时,当地政府选择了“断臂求生”,破旧立新。在关停化工企业的同时,根据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确立的“十强”产业和当地的资源优势,淄博市开始引导企业向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转型。

这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变革的一个缩影。

山东是全国重工业大省,化工、钢铁以及煤炭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其中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过“重”的产业结构也使得山东的能耗水平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在区域经济比拼中,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山东在与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对手面前显得步履蹒跚、肩上环保的压力却越来越重。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所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旧动能转换因此进入视野。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传统经济大省,山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而设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省份。

一场产业结构的重塑就此展开。从年初开始,山东动作频频:6月招来50家央企、7月全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8月承办“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9月和外交部联手向国际推介山东。9月28日,山东省将举办首届儒商大会,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举办11场平行论坛,签约一批重大项目。

传统工业大省的经济如何重塑?这样的新生对中国商业经济意味着什么,又将给中国经济改革带来怎样的示范呢?山东正在书写自己的答案。

产能替换塑造新产业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是一场除旧布新的大变革。对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产业“动手术”,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在今年2月发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济南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作为钢铁大省,山东版图上曾盘踞着两大国企钢厂——一个是全国排名第六的济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济钢”),一个是全国排名第七的莱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莱钢”)。两大钢厂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历史悠久、存续了半个多世纪,职工众多、都在数万以上,产能巨大、均有千万吨级。

两大钢厂有着相似的特点。济钢位于山东省会济南,莱钢则位于山东最小的山城莱芜。两家钢铁企业都建在内陆地区,仅仅原料和产成品从沿海往来运输一项,每年运费成本就达十亿以上。

而当钢厂规模日渐壮大后,与城市空气、用水、用地等方面的冲突日渐加剧。

一位济钢的老职工向经济观察报回忆道,历史上,济钢是山东最大的钢厂,产能规模最大达1200多万吨,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合计5万余人。2008年以前,济钢是济南效益最好、工资最高的工业企业,多少人托关系想挤入钢厂。

2008年经济危机后,伴随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变化,山东省成了全国唯一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份。山东省酝酿在日照市建设两千万吨级的精品钢铁基地,产业重心从内陆向沿海倾斜,产品结构在产业迁徙中同步升级。

一个钢厂在兴建时,往往处于偏远的郊区,可当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时,钢厂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占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钢铁新政实行“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的原则,为了腾出产能,山东先将济钢、莱钢资产置入新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此后位于省会城市的济钢变更为山钢济南分公司,产能也从2007年1200多万吨降至2015年600多万吨。

即使如此,当地群众迁建的呼吁声和不断加重的节能减排压力,还是让山东省下定决心关停这家老钢厂。

另一边,一座更大规模的新钢厂却在沿海拔地而起。今年9月1日,山东钢铁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一步现代化钢铁生产线已全线投产。

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将是有史以来山东最大的钢铁项目,产能规模高达2000万吨,产品以附加值较高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镀锌板等,覆盖海洋工程、石油化工、能源、高端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老钢厂关停后,数万名在职职工一部分就地安置,一部分分流至正在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这既减轻了本地安置的压力,也化解了新建项目用工难题。

通过钢铁产业的大挪移,山东钢铁产业的重心实现了向更具成本优势的沿海、产品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精品钢升级。

根据上述规划,山东钢铁、煤炭、电解铝、轮胎、水泥等行业落后低效产能将加速退出,为先进产能腾出广阔空间。

整合全球资源打造新动能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大幕开启,正值新一轮开放政策渐次落地之时。借力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成为这个传统产业大省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对此,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柴油发动机的不断升级,而是一次革命性颠覆。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将是当前汽车工业革命的两大主题。”

为了应对未来产业颠覆性变革,今年8月底,山东重工与济南市政府签下一份千亿级产业投资——《“绿色动力、氢能城市”示范工程协议》。

根据协议,山东重工集团将在济南率先建设“绿色动力 氢能城市”,计划用三到五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济南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实现氢能产业布局,打造“氢能城市”。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技术路线之一。

在山东汽车业大整合中,谭旭光被选为这场产业重组的主导者,执掌着山东交工、山东重工和中国重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的帅印。“这一年来我心里总感到危机就在眼前。”谭旭光对记者坦言,其心里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原因很简单,谭旭光所执掌的汽车业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这产业是架构在传统能源之上。可如今,汽车以及装备制造正面临一场波及全球的颠覆性的产业革命。

2017年全球智能汽车产业迎来了爆发期,与此同时,全球各国纷纷把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危机,就在眼前。

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在工业智能化与能源大交替的叠加作用下,面临的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多年来,中国重汽集团与山东重工集团基于柴油发动机累计投入了数百亿的研发费用,形成了发动机、变速箱、重卡、客车、农机等产业链条。但这数十年积蓄的人才、技术和制造优势或许在未来产业变革的一夜之间就会丧失殆尽,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2017年,谭旭光4次赶赴日本、4次到访欧洲、3次考察美国,行程超过15万公里;走访了大众、博世、丰田、AVL、In-tel、FEV和斯坦福大学等30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了8项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试图寻求一条产业变革之路。

逐渐谭旭光心中形成了一项宏大的新能源动力产业规划,未来5-10年所辖企业将打造涵盖混合动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动力总成系统、整车整机的新能源动力产业链。其中包括投建新能源驱动电机制造基地、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商用车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制造基地。

从2017年开始,谭旭光按照这个方向进行了一系列提前布局。他希望“借助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整合全球资源,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实现工程化落地”。目前,中国重汽、山东重工新能源项目均进入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成为“十强”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业的重要支撑。这也推动着山东传统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开始向高端化、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

新能源成就新山东

2018年8月17日,亚洲最大规模核电项目——海阳核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海阳核电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留有2台扩建余地,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一期建设2台美国西屋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投资就高达400亿元人民币。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简称国家核电”)一位相关管理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道,海阳核电站预计两个月后就能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海阳核电站也是山东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它不仅能够改善山东的能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更重要的是核电对当地产业的带动、经济的拉动。”山东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部主任张华如是说。

山东在全国一直是重工业大省,多年来重工业占GDP比例都在60%以上。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所说,“产业结构等状况决定了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所幸,山东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大大小小的火电厂支撑着这个工业大省的能源需求。可正因如此,导致山东“电力供应结构不合理,火电占8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个百分点”。

从能耗水平看,山东省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全国第一。

多年前,为了同时化解用电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矛盾,山东试图希望上马特高压项目,从西部煤炭产区万里输电入鲁。但千里调拨电力却存在投资大、损耗大、占地多的现象,对于西部地区的污染同样是个问题。刘家义也指出,“受落地成本影响,省外来电不确定因素增加,电力供应不足,预测2018年迎峰度夏期间存在250万千瓦左右的供电缺口。”而按照测算,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每年发电约为175亿度,即可满足山东省内近三分之一家庭的年用电量。

目前,仅在山东半岛,就有海阳核电站、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在建,利用中国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招远核电厂址已列入国家核电规划。烟台市核电办副主任张洁非指出,未来在环渤海周边地区,包括规划建设、在建和在运在内的核电项目将达到9个,其中若有50%开发的话,至少可达5个核电基地,有望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

与火电厂不同的是,一个核电站能够招徕一个产业,一个核电群能够带动一个区域乃至中国北方核电产业的兴起。

山东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部主任张华告诉记者,该工业区围绕核电装备制造、检测维修等环节引入了21个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高达1600亿元。工业区希望以山东乃至中国北方正在兴起的核电产业为依托,构建一套完整的核电装备产业链。

根据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的定位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装备基地和集成供应商。到2022年,全省核电及配套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到2028年,核电装备与材料关键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具备新一代核电共用技术支持能力,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谁说“大象”不能转身

改革开放40年,山东发展成就巨大,GDP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5%。不过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也到了不能不改的关键时期。

9月20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上说,我们增加了财富,但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推动的增长方式,也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2015年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全国最多。新动能不足,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治理模式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以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这成为制约山东发展的主要瓶颈。

现在,这个传统工业大省正借助国家战略推动着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变革——在淘汰落后产能、出清污染产能的同时,规划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十强”产业作为新动能重点发展。

预计到2022年,山东省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60%左右。

山东曾因大企业林立被形象的描述为“群象经济”,推动“大象”转身,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2018年8月30日,山东省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进省属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重要能源资源、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新增1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4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出清“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等。

到2022年,山东省属企业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利润总额55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

新动能需要新的投资。山东省重大项目库储备了900个工程项目,基本都以“四新”项目为主,没有一个火电项目或传统制造业项目。根据山东省提供的信息,总投资4万亿元的重点项目蓄势待发。

由此,推动放管服改革因此变得紧迫。此前,山东省委深改组会议就明确,改革资源要向新旧动能转换聚集,凡是有利于新动能培育壮大、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改革,都要优先推进、优先落实。

在齐鲁大地上全面展开的这场试验,对于正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山东地处中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此间人士相信,山东这个经济体量巨大的试验区的实践,能够为促进中国南北发展格局优化提供支撑、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经验借鉴。

对山东来说,背水一战,不进则退。这更是一场不能输掉的战争。正如今年2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所说:“加快缩小与先进省份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须要翻过的一座高山,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