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实施费率优惠甚至“零利率” 销售严冬公募血拼价格

洪小棠2018-10-13 09:1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走低,尤其是十一长假后的一轮剧烈调整,让公募基金的发行也将至 “冰点”。

年初至今,已有18只公募基金产品未能成功募集,占公募史上全部40只募集失败案例的48%;其中,有10只基金认购额不足100万元。8月份以来,新基金首募规模更是创出5年来新低。

与此同时,基金清盘速度也在加快。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超470只基金遭遇清盘,其中三季度清盘基金达206只,且年内共有60只基金存活时间不足1年。

不仅如此,多类产品存量规模亦在不断缩水,例如混合型基金,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30日,该类基金最新的规模为18704亿元,和年初的21533亿元相比,大幅缩水了2829亿元。

此局面下,基金公司纷纷打起了“价格战”。近期,基金公司密集公告下调旗下基金的申购费率,最低申购优惠费率调至零费率,更有基金公司推出“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来吸引投资者。

集思录副总裁郑志勇认为,价格战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早年的证券佣金战历历在目,接下来基金行业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费率大战

Wind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范围的5134只基金中,有3931只基金(A/B/C类合并统计)正在实施不同程度的申购或定投汇率优惠,占比76.57%,涉及126家基金公司,几乎覆盖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

其中,共有478只基金产品的申购优惠费率下调至零费率。也就是说,在其公告中指定的代销平台上申购这些基金将不再缴纳申购费用。还有746只基金的申购优惠费率最高折扣调为1折,有191只基金的申购优惠费率最高折扣调为2折,65只基金的申购优惠费率最高折扣调为3折。

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仅10月11日当天,共有158只基金产品发布公告称,增加各代销平台优惠费率活动,且相应代销平台上的多只产品进行同步下调。如华商基金就在11日当天公布了旗下42只基金产品参加和耕传承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公告显示,凡投资者通过该渠道申购公司旗下上述开放式基金,其申购费率(含定期定额投资)可享有1折优惠,费率优惠起始时间为10月11日,结束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此外,还有天弘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宝盈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对其旗下产品的申购费率实行了优惠,且在同一平台的所有基金产品同时下调申购费率。所涉及的基金类型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开放式基金分类中,目前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平均申购费率分别为1%、1.07%、0.47%。而经过费率优惠后,许多基金产品的申购费率已远低于上述产品费率平均水平。

除了申购费之外,景顺长城等多家基金公司近期拟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下调事宜。

此外,近期某银行发行的FOF产品,同样也是以“零费率”作为产品销售卖点。

除了申购费率的优惠,亦有部分基金公司搞起了赎回费率优惠的活动。例如易方达基金近期发布公告称,针对通过公司直销中心申请赎回或转换转出旗下部分开放式基金进行赎回费率优惠活动。优惠形式主要针对持有期限超过30天的基金进行优惠,且持有期越长,折扣越大。

费率优惠常态化?

基金公司扎堆促销,纷纷发布费率优惠,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对此表示,市场行情走弱导致资金赎回压力较大,市场增量资金热情不足,挽留老基金持有人、吸引新用户是旗下基金产品费率优惠的主要原因。

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种费率优惠常常会有,某互联网销售平台申购费率常年1折,还有一些代销行也一直都有活动。这次增加代销平台费率优惠活动,是基金公司跟代销行一起主导,但大部分活动都是直销,基本是基金公司让利。

记者查阅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官网发现,部分基金公司常年存在费率优惠活动,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近期开始密集发布费率优惠公告。

郑志勇认为,目前中国的基金销售模式还是佣金销售模式,即基金公司按销售规模支付销售渠道尾随佣金,包括认购/申购费用,管理费分成等。但他认为,免佣金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这种“花样”费率比拼,究竟对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起到多大的作用?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长期持有基金的用户,他们普遍表示,费率优惠只是他们投资时很小的一方面,在选择和申购基金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是基金的长期业绩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能给其带来不错的收益率相比,费率优惠并不是购买某只基金的关键要素。“投资基金,最根本的还是基金公司的专业化投资管理能力所带来的持续收益,而不是为了节省一点费用。”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记者
关注基金、证券、资产配置、上市公司、金融创新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