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注册制”来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张玮2018-11-05 18:2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玮/文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中提到“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科创板”的设立是好事,将促使国内优秀创新企业不再依赖海外资本市场。很多独角兽公司都选择在海外上市,主要原因在于内地市场施行核准制,操作周期长、程序复杂、发行定价机制也没有充分做到市场化。对于那些有着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上市的综合成本过高。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特别是美股)步调不一致,美股经历了将近9年的慢牛,而国内股市在2015年中则冲高回落。即便企业在内地上市,也可能面对融资不畅,“价值发现”功能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会看到很多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结果使得很多内地投资者失去了分享这些企业快速发展成果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政策层很早便致力于优化上市流程。2013年 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注册制”首次明文写入中央文件。2014年的“国九条”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制度,逐步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股票发行条件、上市标准和审核方式。注册制改革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客观条件,只有摒弃冗余的行政干预,才能“留住”潜力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设立科创板很及时,注册制的落地也要充分重视。

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旦运行有效,注册制很可能在更多的行业和板块间展开。

前面提到,独角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有两点原因,一是上市综合成本高,二是国内股市回落,企业融资受限。既然注册制试点化简了企业上市问题,那么营造一个健康的“慢牛”资本市场将进一步解决“融资难”。未来很可能进一步鼓励股权融资,同时发挥特定金融机构(如险资)的中长期投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职能。

有了注册制,接下来又是什么?新股发行的注册制改革,其核心就是让市场来实现优胜劣汰,充分迸发市场活力,将资本市场中的造假、欺诈行为降至最少。既然注册制给企业“上市端”放了绿灯,是否意味着“退市端”也要加大力度?

长久以来,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现阶段中国的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退市机制的失灵,体现为“只进不出”或“进多退少”。市场充斥大量劣质股,使得资金未能集中于优质上市公司,不利于股市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注册制改革已经开始试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将势必从严。今后针对退市制度的执行监管将更加严格,与注册制一起构成完美闭环。

(作者系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