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2018全球商业领袖调查报告:外资投资信心增强 期待扩大改革开放的市场红利

李晓丹2018-11-06 18:5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1978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中国。2018年,中国发出扩大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发表演讲,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推进力度——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

这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的转型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机遇。

与中国经济一起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现在他们怎么样了?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40年后,他们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怎么看中国的市场?他们怎么看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他们对中国以及改革开放还有哪些期许?

11月6日,经济观察报在上海发布了《2018全球商业领袖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十分强烈,并且认为物联网和大数据会在中国快速发展;面临本土企业的竞争,跨国公司感觉压力最大的是产品价格,同时也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机会和政策支持。

本次问卷调查由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与商业观察研究部联合发起,问卷共设有10个问题,涉及投资意愿、竞争分析、政策期待三个层面。

(一)外资投资信心增强

111

85%的跨国公司选择未来三年增加在中国的投资,15%表示不确定。

外资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策。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以及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确定性更多是来自于对政策的看不清。不过,中国政府不断地向世界传递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并且力度空前。

就在国庆节前一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发出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信号,部署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鼓励扩大外商投资范围、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这无疑将为在华投资的外企带来利好。

在11月5日的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扩大开放要持续放款市场准入,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的开放。这些领域都是外资一直希望能够进入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开放也标志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二)营商环境改变

222

外资进入中国,最关心的就是能进入什么领域,调查显示,外资对行业准入限制仍然是最敏感的,占比高达41%。

对外资进入领域和持股比例的逐步放开,这是外资最希望看到的。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外资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开放的脚步是必然趋势,利用外资规模数据也在说明这一点。

2017年,全年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与2012年相比,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以占全国不足3%的数量,创造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1/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5的税收收入,为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333

中国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是市场庞大,占比高达62%。

市场巨大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调查结果与微观感受是一致的。不过有些意外的是,过去资进入中国顾虑最多的是法律不健全,在这次调查中却大为改善,成为外资选择中国的一个原因——法律逐步健全。

要吸引外商投资,就要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者包括推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在11月5日的开幕式上强调,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第一,激发进口潜力。中国将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第二,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中国已经进一步精简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

第三,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将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第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第五,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四)本土竞争压力感受有变化

444

跟以往的印象不同,跨国公司看待本土企业竞争压力的调查结果显示,54%认为有所加大,但有46%认为不好说。对于这一结果,存在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性是中国企业在传统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能力都有所提升,再加上本土优势,会让跨国感到压力不小。

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参与调查的跨国公司的实力很强,即便中国本土企业不断进步,这些跨国公司在其领域内,仍具有相对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对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感觉不明显。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跨国公司的头部效应仍然很明显,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领域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五)本土企业最大优势是价格

555

成本优势是相对的,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完整,从自身来看,全球化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但是,如果在某一市场、与该市场从事单一生产的公司相比,这种优势会相对减弱。

因此,本土企业给跨国公司带来的压力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局部市场的比较。通常来说,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多数都会出现产品价格没有优势的问题。本土市场的价格低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和知识产权成本低导致的,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技术的传播,会对本土企业产生正向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技术头部优势的减弱,产品价格上的优势会被逐渐拉平。

调查也显示,知识产权的压力就排在第二位,占比29%,排在第一位的是产品价格,占比49%。

(六)看好物联网和大数据

666

2018 年上半年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数量增长72% ,头部集中明显,NB-IoT+4G 将成为未来主力。

问卷的结果也显示,物联网(占比31%)和大数据(占比21%),成为跨国公司眼中潜力最大的行业。

Counterpoint 的报告称,2018 年上半年,全球前三大厂商占据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60%的份额, 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前十大运营商占据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83%的份额。

根据IDG的测算,到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中国是全球数字经济的引领者之一。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8.5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 55%。

物联网和大数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机会,但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都要做好准备。

(七)赋能中国企业

777

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布局海外,外资可以提供的帮助占比情况比较均匀,出乎意料的是,占比最高的是制度管理帮助(占比28%)。这也说明,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海外投资的管理经验。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四大战略 之一的走出去战略应运而生。政府提供了多种政策支持,例如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信贷支持、放宽外汇管制等。2014 年之后,中国 外汇储备进入减少期,尤其 2015年、2016 年都较上年减少 10%。2016 年,人民币兑美元下跌近 6%,在此背景下,2017 年相关部门 发言人多次表示,不鼓励盲目的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并将加强监管, 中国进入资本管控期。

未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将出现短期退烧、长期恢复的局面,海外投资拐点已现 。海外投资中 ,一带一路将成为海外投资的新增长点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依然是未来经济金融改革的方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将从中获益。

(八)还是能源和基建

888

随着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前期采取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全部恢复中性。今年以来,对外投资逐步回升。对于海外投资的应该加大的领域,跨国公司的意见是投资能源(占比38%)和基建(占比31%)。

2003 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实现连续 13 年增长,2015 年净额是 2002 年的 54倍,2002~2015 年均增速达 35.9%。企业对外并购投资活跃、领域不断拓展。

中国的投资数据和投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变化。

2016 年国网利润总额为 866 亿元,仅增加 0.8 亿元,增速较上一年的 6.5% 降低了 6.4 个百分点。2016 年国网净资产回报率为 4.54%,而国网境外项目全部实现盈利, 年投资回报率超过 10%。

2017年9月1日,兖煤澳洲通过 “配股+定增”的形式完成联合煤炭 100%股权的收购交割,将打造澳洲最大的独立煤炭生产 商,提升亚太地区煤炭市场话语权。

海外市场利润超过国内市场、100%股权收购,中国海外投资出现的变化应该充分重视,在金融力量的帮助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更加理智,更有目标性。

跨国公司的在华业务,可以沿着金融与产业深度结合的趋势,去探索一些新的服务。

(九)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999

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资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生产技术引入中国的同时,也将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中国。2008年9月9日,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草案)》,为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设立了底线标准。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外资企业在中国发挥社会责任作用选项占比较为平均,已经从外资刚刚进入中国时以扩大就业、公益事业为主,扩展至推进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占比19%)、绿色供应链,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占比19%)。

在这一过程中,外资的使用情况也随之发变化,这与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变化也密切相关。外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意识,更渴望扩大在中国的知名度。

(十)期待政策支持

1010

在外资企业希望获得政府的支持,公平竞争的占比是最高的,达到37%,此后依次是知识产权保护(27%),市场准人(23%),税收政策(10%)。

那些借助优惠政策进入中国的外资,确实在中国市场上获相当的优势,而且多数都是行业的头部企业。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外贸结构、吸引外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地方对外资的引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外资企业应该更好地了解地方政策的变化。

目前,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有9家落户。目前已有39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了57家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今年1—9月,上海市共新设外资项目3704个,同比增长17.8%;吸引合同外资(含增资)336.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1—9月,新设外资服务业项目3592个,实到外资(含增资)115.40亿。美元,占比为89.2%。

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科技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对科技的重视意味着制造业、服务业都将与技术深度融合。

金融的变化更为深刻,一个是准入制度的放宽,一个是将金融全方面地嵌入到经济改革中,接下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资本市场深度改革的信号。

总结:

1、改革开放40年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中国向跨国公司学习的40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跨国公司会在中国将会获得新的市场机会,金融、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会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

2、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会有更多吸引外资政策落地,这其中既有中央的新政策,也有各地政府的新举措,这是外资重新布局中国投资的机会。

3、跨国公司为中国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资金、技术、金融服务、管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未来跨国公司会更加深入地影响中国产业链,在重塑中国产业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加快,跨国公司也会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之外,通讯、金融等领域的海外投资会有更多跨国公司从不同环节参与。

5、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会在经济合作、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充分与世界接轨,跨国公司可以一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