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材料企业掌门人的“甜蜜”苦恼

李紫宸2018-11-09 17:0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2018年11月8日上午11点,从山东南郊宾馆会场走出来的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步履轻松。

这是一场由全国工商联组织召开的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会,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们集中学习了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那一次讲话。此前一天,圣泉集团位于济南市章丘开发区的工业园项目在经历了2年的等待后,终于批复了下来。

唐一林今年64岁。从1985年担任山东省章丘县助剂厂(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厂长迄今,他已经带领这家企业走过了33个年头。在当地,唐一林是一位从玉米芯里创造了学问和财富的传奇企业家。

用农作物秸秆和玉米芯中生产出昂贵的工业新材料,唐一林带着这家新三板企业钻研了三十余年,迄今创造了近千份专利技术。

2018年,圣泉集团前三季度营收46.4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0%左右,负债率则低至40%以下,唐一林自述,企业的现金流一直很充裕,负债率这几年还在持续地下降。

这是一组健康而漂亮的财务数字。但唐一林却似乎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苦恼:有了充裕的资金,企业的再投入规模却一直不大,唐一林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唐一林想要在接下来一点点去解决这个“甜蜜”的苦恼。

新建的生产线

在会场西北方向70公里外的济南圣泉工厂,以及900公里公里外的营口圣泉工厂,所有的生产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唐一林预计,今年公司的两大主打产品——呋喃树脂和酚醛树脂,将一道创造全球产量第一的记录。

不过,对于这样的精细化工行业,产品的实际产量并不高,唐一林说,圣泉集团目前在呋喃树脂和酚醛树脂的总产能约在45万吨左右。唐一林准备再扩大35万吨的产能。

过去两年中,迫于环保的压力,小散乱的化工厂被相继地关停或是限制了生产,与此同时,化工行业的材料价格在不断地上涨。2018年,圣泉集团营收预期同比增长30%,远高于一般的行业和企业。不过,唐一林觉得,过去这么多年来,企业的增长步伐本可以更快。

圣泉集团在加快海内外并购的频率。今年2月,圣泉集团在珠海收购了一家企业,预计年底能够投产。但对于圣泉来说,旧有工厂的产能扩建步伐则要慢得多。

眼下,辽宁营口的工厂还在等待新上设备的批复。唐一林介绍,工厂的原设计产能是10万吨。如今扩建起来,面临的环保压力比较大。

2017年8月,国家工信部公示了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圣泉集团便在其中。在营口当地,圣泉工厂也是标杆性企业。但涉及到用地、立项等问题,批文会下得更加慎重。

"土地是有,但没有生产建设用地的指标,现在占用的土地是作为堆料用,目前还不能建设厂房。每上一台新设备都需要经过环评、立项。"唐一林告诉经济观察报。

济南的工业园项目相对要顺利得多。唐一林介绍:“山东要发展一批重化工业,圣泉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发展计划当中,因此我们有机会更快地落地。”

唐一林计划,着手准备明年能够批下来的济南工厂扩建项目,他希望尽快能够满足明年的增产需求。即便如此,建设也有一定的周期,明年如果完成建设,后年才能产出。

对于未来的市场,唐一林并不担心。在他看来,要赶上美国的工业消费水平,中国市场还有两倍的翻番空间,而这意味着5-10年的增长周期。

递交的项目报告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每年仅产生的玉米秸秆就有8700万吨,根据区域利用的经验,能够利用50%比例,这意味着一个产值巨大的产业。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秸秆生产糠醛的圣泉集团,在唐一林接手之后,一直在不断投入,研究怎样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出更多的化工产品,现在,唐一林说,他们研发出了很多的品种,也找到了让产业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这么大的产能,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利用,我们探索了很久,最终设计出了包括新纤维材料、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等在内的系列化产品。仅山东地区,如果将秸秆利用到50%,就可以创造两三千个亿的产值。”

不久之前,唐一林向山东省上报了一个“生物质产业系列化发展”项目。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可研报告,唐一林接下来要尽快完成这一工作,给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一个全面的汇报,以便让政府帮助完成全省的产业部署和规划。

对于这个生物质产业系列化发展项目,唐一林说:“产业已经孕育成功,一些关键的科技创新也已经试产成功。但是接下来是在全省发展还是在全国发展,怎么发展?省里需要拿出一个规划。一个这样的项目要占地500亩,一个省如果有几十个项目,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占地,当然产值也会很大。”

“新的项目有很多,但需要政府去思考怎么筛选,怎么做部署和规划。”唐一林说。

唐一林解释,企业的项目即使成熟了,但也很难解决项目发展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来调配、整合资源。

即便圣泉集团在这一领域处于龙头的地位,但唐一林依然觉得自己足够地幸运。因为他能够代表自己的企业,跟省政府汇报自己的项目,并参与到产业的整体规划中,但更多的中小企业恐怕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

像圣泉集团这样具备较强技术能力并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优质企业,是各地政府们竞相争取的目标。唐一林透露,山东的项目在被外界得知后,辽宁、内蒙、安徽、黑龙江等地方的政府,先后都来找过唐一林。

圣泉集团在全国不少省份都有投资,唐一林则接触过不同的地方政府。“上头的领导对于招商引资的态度都很积极,但具体到下面不同部门的执行力上,还是会显示出差别。”唐一林告诉经济观察报,“而更为关键和复杂的问题是,怎么真正唤醒广发中小企业的热情和活力。”

等待"回国"的技术

“芯片上的光刻胶,神舟系列飞船的保温舱,钻井平台、航空母舰上的高级漆,还有使用最广泛的防火材料,摩擦材料,都会用到酚醛树脂。”说起这种树脂的用途,唐一林有一些停不下来。

唐一林看起来是一个信奉技术的人,提起他的集团拥有的10个研究所、近四百名研发人员以及800多项国家专利,他的语调会不自觉地升高。对于研发,唐一林舍得砸下真金白银——仅今年,预计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接近3亿元。

圣泉集团不缺技术。但现在,最让他苦恼的问题之一,却是技术。几年前发生在企业内部人员身上的技术剽窃诉讼案虽然已经了结,但侵权的烦恼却始终没有停止。

眼下,圣泉集团正在和海外某国洽谈一个项目,由圣泉集团提供设备和技术,当地负责生产,而产品则返销回中国。

唐一林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投资回报极好的海外项目,对于项目所在国的投资方来说,只消半年就能够收回成本。唐一林介绍,这一项目将采用一种生产糠醛(树脂类产品的原料)的新技术,而该技术不仅在国内申请了专利,在欧洲、美国以及非洲等地也申进行了专利的申请。

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运迂回战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产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一旦生产工艺中涉及的新技术在中国投用,技术上的保密工作很难做好,仿冒的工艺就紧接而来。“这种技术的剽窃,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很严重。”唐一林告诉经济观察报。

即便如此,唐一林下一步还是要在中国投资建设生产线。"你不投他们也会投。因为你在国外成功了,他们最终还会将技术复制到国内。”唐一林颇为无奈的表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唐一林曾经连续四年在给“两会”的提案中谈到知识产权保护。“但是依然很难。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即便经由司法解决,惩罚的力度也很低。”

唐一林更希望,立法层面能够在产权上给予更多的支撑。

2018年11月7日,山东省司法部门走访圣泉集团。唐一林直言:“技术保密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躲避技术泄密,我们的新技术到南非去投资了。但我的理想是在山东投,在国内铺开。”

唐一林告诉经济观察报,他在考虑建言,未来能否考虑创立“山东技术”,对企业的独家技术进行特别的保护。“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山东秘密’。”唐一林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资深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