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你网连伟舟:机器自动化是不完全的人工智能,智能财税时代将至

洪宇涵2018-11-12 10:3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记者 洪宇涵 “目前较为流行的话题之一就是AI(人工智能),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宣布积极地将AI技术运用到审计领域。但从我们了解的不完全市场信息来看,目前的机器人工作主要处在机器自动化这个层面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唯你网的首席顾问连伟舟向记者谈到。

企业商业模式逐步演变为人工智能给传统企业赋能的“人工智能科技+传统行业”模式。在这股浪潮之下,智能财税也迅速发展。“我认为财税自动化包括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两方面,前者非常容易做到,而后者至今仍然没有实质解决。”连伟舟谈到。

不完全的人工智能

连伟舟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对企业财务领域的介入不深,财务、核算等数据仍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系统或者人工参与才能获取。除此之外,实现财税智能化处理还面临另一难题,即在各行各业、各种企业、各类业务场景之下,所产生的会计场景完全不一样。虽然不同会计场景使用的核算办法可能只有几十或者上百种,但是将数以万计的会计场景和上百种核算方法相匹配,仍需要依赖于人的智力,或者说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进行。

连伟舟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在两个地方发力:一是运用深度的人工智能实现票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二是在复杂的业务场景和不同类型企业场景之下,运用人工智能自动核算。

虽然国内大力推广电子发票,但票据的数字化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专用发票、大量的银行单据及机票等众多票据都没有实现完全电子化。海量单据靠人工匹配、识别的成本非常高。

此外,为了适应复杂的业务场景与不同类型企业场景,需要积累大量的业务场景的数据以及经过标识的会计核算规则从而进行匹配,形成自动化处理的基础知识图谱。业务场景的核算处理除了发票外,还有很多和业务文件有关,比如说销售合同、采购合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针对这样的文本,机器是否能够替代有经验的会计师进行审核、匹配、分析等,涉及到自然语言理解和文本处理。

智能财税的尝试

连伟舟向记者称,为了尝试解决人工智能在财税领域的问题,唯你网正在尝试“三步走”的战略。

一是紧抓源头研发票据智能识别,奠定智能财税大数据基础。原始凭证是财税服务最原始和最直接的业务信息和数据来源,原始凭证的物理特点也是代理记账等服务本地化、人力密集型的局限性原因之一。原始凭证转为电子影像并不难,只是这种方式仍然是人力密集型模式,耗时且成本高。而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原始凭证低成本、高效地转化为电子数据才是有价值的改进方式。

“我们目前就是通过图像算法、智能模式识别、光学符号识别三步,从票据图片的纠偏、降噪、去干扰等预处理,到采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及全文识别算法,结合自动识别票据模板,区分不同版面类别,为快速精准识别票据信息奠定基础,再借助智能票据识别技术和定位信息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在较高识别率的基础上,通过SaaS财税平台提供给财税服务机构或者企业使用,以互联网手段广泛收集企业的各类财税数据。“连伟舟向记者称。

二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彰显财税智能化的魅力。小微企业业务简单,相对来说会计核算的难度和规则性少,因而是人工智能最容易发力的领域。“我们通过组建人工智能团队探索如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如何实现小微企业的自动记账。“连伟舟谈到。

三是基于“大数据+算法”基础,赋予智能财税无限可能。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从小微企业的财税服务(基础代账、自动报税、会计工厂等)向大中型企业的财税服务延伸,正逐步朝着智能财务分析、内控、反舞弊等领域进一步深入,并逐步形成了“应收应付机器人”“费用稽核机器人”“行政事业单位核算机器人”“纳税服务机器人”“反舞弊机器人”和“合同对比机器人”六大财税机器人体系,便于大中型企业高效率、低投入、低风险地快速建设财务共享中心。

智能财税时代将至

连伟舟向记者谈到,人工智能在财税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加深,所以相关领域的从业者要从观念上认同智能财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果财税服务公司仍固步自封,那么将容易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顺应趋势、主动融入潮流是应对这个挑战和机遇的最好选择。”

但连伟舟也认为,人工智能不是完全取代才会从业人员,而是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财会从业人员将精力聚焦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地方, “很多人都在说,人工智能很快将取代财会从业人员了,大家面临着失业的恐慌。但换个角度看,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把人从重复繁琐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从而得以更多地从事运用大脑和智慧的事情。财会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更多地思考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连伟舟谈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