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互联网贷款,重在纾困民营经济

陈白2018-11-16 20:2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陈白/文 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份“非官宣”版本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网络流传,这一份涉及到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金融主体在内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在民企资金纾困进行之时,引发业内高度关注。毕竟,如果按照上述文件中所述限制落地,无疑对于整个互金行业来说将会是一次彻底的业态重塑。

近一段时间以来,与纾困民营经济行动对应的,是一系列金融层面的政策变化。从监管层来看,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提出民企贷款“一二五”目标后引发市场极大热议;而从具体的落地来看,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日前发起设立的100亿的海国东兴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截至本周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寻求支持。加上此前的科创板推出,对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正在快马加鞭的路上。

之所以从政策到机构乃至地方层面密集出台针对民企资金纾困解决方案,本质上还是因为民营企业遭遇了融资难、融资贵。而其中社会化的融资渠道,广受诟病的一点正是利率高、利息贵、且缺乏约束,这也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普遍遭遇融资贵的问题。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民企融资难与此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恰恰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一面是民间资金面临无处可去之虑、一面是民营实业却面临资金链危局。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来自政府和机构层面的外援救急,固然能解一时之渴,但从根本上来说,真正的救济之道,还是要打通民间投融资之间的梗阻、使得市场中的经济体血液流转顺畅。

在这一背景下,特别是在纾困政策密集落地、各界积极驰援民营企业之时,或许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主体,恰恰是对于市场化融资渠道的重新规范与激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贷款方便快捷,又是技术发展趋势所在,正如监管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互联网贷款浪潮“挡是挡不住的”。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银行贷款产品设计有限、渠道相对单一、对贷款信息的处理也很难做到即时反馈。而事实上,类似BATJ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各家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金融贷款产品,他们也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式来辅助风控,同时在产品设计上更好的贴合用户需求,与商业银行形成了有效互补。

而这一类相对规范可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恰恰针对的就是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因此,如何顺应潮流,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补足监管,尽可能让金融机构在网络平台上运作同传统业务一样,帮助互联网金融行业“良币驱逐劣币”,保持业务稳定和实现各项监管引导目标,是制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规则的意义所在。

对于以互联网贷款为代表的市场化融资渠道管理,固然需要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乱象进行重拳整治,但另一方面,进一步把重心放在对于可追溯的大数据、技术风控等风险防范工具设计上,从这一角度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贷款,或许能够对纾困民营经济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管理与创新案例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