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安徽亳州应付督察 为企业放哨站岗、通风报信

董瑞强2018-11-27 23:5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长期纵容企业违法生产,指使企业制造假现场、假合同,以应付督察,亳州市及谯城区政府部门为企业放哨站岗、通风报信。

这是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11月16日至17日抽查安徽亳州市边督边改情况时发现的问题。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将此问题作为“回头看”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批评。

督察组表示,亳州市及谯城区党委、政府督察整改不严不实,两级环保、水务等部门对企业长期违法行为视而不见,监管缺失,甚至默许纵容。谯城区个别领导干部毫无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与企业串通一气,指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督察,性质恶劣。

对此,督察组将进一步核实情况,对相关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以及相关领导干部失职失责的,将要求安徽省相关部门依纪依法查处到位。

谎称举报问题不存在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是国内人造金刚石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辖区共有人造金刚石加工企业30家,其中安装电解酸洗工艺的有16家。

早在2017年首轮中央环保督察时,有群众投诉该市谯城区魏岗镇工业区污水都排至路沟,污染严重;一家碳素厂经常排放有害气体和黑色灰尘,北边庄稼地受到污染。

但亳州市公开调查结果是:未发现魏岗镇工业园区有企业污水向路沟排放现象,亳州市亚珠碳素有限公司环保手续齐全,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完善,经多次明查暗访,因该公司近期未生产,未发现其排放有害气体和黑色灰尘现象。

与此同时,亳州市还表示,“谯城区环保局将继续对该公司及周边地区金刚石企业跟踪开展明查暗访,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将依法从严从快查处。”

但此次“回头看”期间,仍有群众投诉谯城区金刚石加工企业污染环境。

督察组经过现场检查,发现群众举报属实,谯城区特别是魏岗镇金刚石加工企业违法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督察组抽查8家人造金刚石加工企业,均存在严重环境违法问题。一是肆意偷排废水,二是违法处置危废,三是长期违法排放废气。

督察组表示,亳州市对群众投诉查处走过场,调查结果严重失实,个别领导干部甚至与企业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应付督察。

长期纵容企业违法生产

督察发现,亳州市及谯城区两级环保部门长期纵容企业违法生产,环保验收弄虚作假,水资源管理形同虚设。抽查的企业均未落实危废管理要求,但当地环保部门弄虚作假,使企业顺利通过验收。

亳州市环保局验收认定:东风金刚石厂“含氢氧化镍污泥设有专门暂存场所,现场查看危险固废暂存库满足要求,含氢氧化镍污泥最终一同送危险固废处置单位集中处置,措施可行”。谯城区环保局验收认定:茂亚金刚石厂“含镍、铁污泥实际处置方式为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不过,督察人员现场检查的实际情况与上述验收结论严重不符。谯城区金刚石加工企业擅自钻井19眼,未办理取水许可,未安装计量装置。除东风金刚石厂缴纳2次共4000元水资源费外,其他企业均未缴纳过水资源费。亳州市属缺水地区,本应加强水资源管理,但水务部门对这些违法行为长期视而不见,监管不力。

督察人员还介绍,这8家被抽查企业每家产生危废30-50吨/年,均未建规范的危废贮存设施甚至露天堆存,多年将危废全卖给无资质的个人处置,从未办理过危废转移联单。

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均未严格落实环评批复要求,电解车间酸性废气直排,无收集处理设施;虽配套酸雾吸收塔,但实际效率低且运行不正常,无组织排放严重。

比如,亳州市金顺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不按环评要求循环使用废水,而是通过软管向厂外偷排含重金属废水。经采样监测,总镍浓度超标达407倍,六价铬浓度超标3.8倍,总锰浓度超标4.4倍;pH值为0.56,呈强酸性。该市茂亚金刚石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酸化车间西侧雨水沟水体也呈酸性,总锰浓度超标15.4倍,pH值为0.92,呈强酸性。

指使企业制造假现场、假合同

督察组调查发现,魏岗镇一位微信名为“龙哥”的副镇长11月16日起分别在“魏岗企业群”、“魏岗金刚石企业群”通知:“在中央环保组离开前,最好不要启动酸洗工序”,“酸洗车间是大气预警时响应方案停的,结合停产,我们进行改造”。

“这是在直接授意企业停产应付督察,并将停产理由统一口径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督察人员介绍,11月16日9时,亳州市已解除重污染天气预警,一些企业实际已恢复生产,但在17日又临时停产应付检查。

此外,11月17日督察组的现场检查也被“龙哥”在微信群内直播。上午,针对检查发现雨水沟呈酸性的问题,“龙哥”要求企业“雨水井不能是酸性。现在可以用水冲”;下午,针对检查发现危废非法处置问题,则通知“有需要合同的,陈某那个有,派人去拿”。督察人员说,这是在指使企业制造假现场、假合同,应付督察,一些企业在随后检查中提供了临时制作的虚假危废处置合同。

督察认为,谯城区一些领导干部不在整改上下功夫,反而在应付督察上动脑筋,为企业放哨站岗、通风报信,甚至授意企业采取伪造虚假危废处置合同、水冲雨水沟、临时停产等手段,应付检查。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