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峰会第二天: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张文扬2018-11-29 19:44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文扬  汉堡市政厅是汉堡的标志性建筑物,它花费了近44年的时间才建造成功。很多游客愿意驻足在此,观赏这座新文艺复兴样式的、装修十分富丽堂皇的建筑,在775个房间里观赏雕塑、壁画和精致的装饰细节。

汉堡当地时间11月2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在这里与汉堡市长会面。

同一天,刘鹤副总理还作为最高级别官员受邀在“汉堡峰会”闭幕午宴上做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刘鹤强调,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正在加快落实。他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德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在贸易不公平导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之际,欧盟委员会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呼吁中国与欧洲合作。“我们不是普通的合作伙伴。我们的规模给了我们影响力,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她希望建立一个以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并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持。

“中国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无论技术和市场投资都是这样。我们感谢中方的代表和代表团,他们分享了中国和欧洲该怎么取得进展。” 汉堡商会主席贝格曼(Tobias Bergmann)表示,他们信任中方伙伴,愿意进一步合作。

中德合作由来已久。在德国,有900多家中国企业,201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800亿欧元。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企业传播部中国事务部负责人曹奕介绍,诸如海尔集团、航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纷美包装、聚龙欧洲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已经在德国投资,涉及制造业、汽车智能化研发、纸币分清业务、食品等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正在发生在企业、行业层面的事情是,当德国人还在骄傲于自己的先进技术的时候,他们猛然发现,一些中国企业正带着更为先进的技术,进入了欧洲的市场,比如电动汽车领域。

“德国成了技术的学习者。” 德国人Benjamin Tange感受到的是,过去,有赖于德国的先进技术,德国的企业大多数到中国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得机遇;而现在,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些中国的企业已经带着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到了德国。

Benjamin是中国一家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能源方案供应商X-Charge(智充科技)在汉堡分公司的员工。他在德国本土工作了23年,专注于初创企业和创新科技企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就职于中国的企业。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是有优势的。”Benjamin有着自己的逻辑。目前,中国在世界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欧洲则占据了25%。这是类似智充科技这样的企业目前所专注的市场。

在Benjamin看来,中国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能源方案方面的技术已经领先于德国。也是他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在于,他希望能通过个人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干净一点,充电能源的使用可以节能减排。

中国企业正在改变欧洲人以往对其的刻板印象,并且用自己的产品走向国际化。智充科技经理范征告诉经济观察网,选择在汉堡成立分公司,一方面是希望了解欧洲当地的行业标准,更快地实现本土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以此为点,开辟欧洲市场。截至目前,在汉堡创立分公司的八个月内,这家初创企业正在迅速进行着本土化的进程。目前,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

“汉堡市大力支持中国公司在汉堡落户。这不仅仅包括高科技公司,包括所有企业。这里经常举办给中国企业关于投资的互动活动,让中国企业更多了解信息,并给予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支持。”自由汉萨城汉堡市长庆社博士(Dr. Peter Tschentscher)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说。

汉堡是一带一路列车到达的一个目的地。据庆社介绍,目前,每周有来自中国的27个城市的30辆火车开往汉堡,这意味着有235个所谓的“连接的可能性”。比如说,一辆车从汉堡开往北京,但是途中停在上海,一辆车就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不远处的汉堡港是欧洲第三大港口。在汉堡港,每周有约20艘大船从汉堡港驶过,载满中国运到汉堡的集装箱,并通过汉堡到达德国,以及欧洲的各个国家;同样,来自欧洲各国的集装箱从这里驶向中国,经由中国的100多个港口进入到中国内陆的城市。

“中国的开放对于中国的市场,以及中欧之间的市场,都是很有用的。”汉堡港(Hamburg Port Authority,HPA)CEO Jens Meier对经济观察网说。在Jens的会议室里,有一副巨大的“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他认为汉堡港的物流可以与中欧班列相联通,这将是巨大的商机。

据他介绍,汉堡港已经在中国有一些关系很好的合作伙伴。目前,他们正在推动港口基建的自动化,也希望与更多的中国港口分享他们的经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