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PK小米:“毫无意义”的10亿赌约背后价值

赵喆2018-12-04 15:59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赵喆 本月,格力与小米五年前定下的10亿天价赌约的谜底即将揭晓。虽最终胜负未知,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宣布格力2018年营收增长超500亿元,将达到2000亿,系提前锁定胜局。不过,年会上董明珠再次表示这场赌局“没有什么意义”,由于两家分别属于实体企业和互联网轻资产企业,因而不具有可比性。

玩笑开大了:五年前的10亿赌约

回望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分别凭借格力电器和小米的出色成绩,被央视财经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活动颁奖礼上,董明珠和雷军围绕两家企业经营模式展开一番争论,董明珠斥责小米依靠外界、没有自己的工厂;雷军则称格力“摊子大”,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

在打了“嘴仗”之后,雷军发起赌注:“‘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要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输我一块钱就行。”而董明珠凭借当时格力22年的基础和科技创新研发的能力,霸气回应道:“一块钱不要在那说。第一,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1个亿,我跟你赌10个亿”。当时,雷军还请作为颁奖嘉宾的马云作为“担保人”,以支付宝为此赌注担保。

这场10亿赌约,在许下之时就备受业界和媒体的关注。但回顾当时的场景,两位当事人似乎都并未当真。彼时刚成立三年的小米“初生牛犊”,雷军本意只是“1元”的玩笑,然而心直口快的董明珠则丝毫不把小米放在眼里,故随口一言,要玩就玩大的,把赌注推至10亿的高价。不过,堂堂知名企业的CEO,岂能在公开场合下说话不算话,雷军为表示对“小米模式”的信心,应下了这场天价赌约。自此,两家本属于不同赛道的企业不断被“相提并论”。

正面较量还是盲目开战?

5年来,两家企业因一场玩笑式的赌约被绑在一起。两位CEO在接受采访时,也往往免不了谈及对方的企业,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

小米生态圈十分庞大,在硬件方面,除手机之外还包括电视、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等智能产品。2014年,即赌注定下的第二年,小米以12.66亿元入股美的,持有美的1.29%的股份,双方将在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移动互联网电商业务方面开展合作。2017年,小米委托长虹生产,将推出“米家全变频空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未来有无可能与小米合作,接受小米委托生产空调”的问题,董明珠则回应:“格力是拥有自己品牌的,而且在国际上是个非常响亮的品牌,我们只会把这个名牌越做越大,如果雷军这么热爱空调的话,希望他跟长虹的合作能长久。”小米在合作商的选择,以及董明珠接受采访时的态度,都暗示着两家竞争的可能要多于合作。

2015年,格力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关于“有没有要向小米学习的地方”一问,董明珠表示:“我(格力)是创造型的,而不是模仿型的企业,不想采用所谓的饥饿营销。”可见老牌实体经济格力依旧看不上“小米模式”。不过,预计卖出亿台“色界手机”的格力,最终仅以数十万的销量“被打脸”。尽管后来格力手机又推出新品,但销量依旧并不可观。

不知两家企业是有意开拓新的业务版图,还是在10亿赌约之下开展的竞争,总体看来,两家都没有尝到什么“甜头”。就如马云在浙商总会年会上对雷军所谓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的“风口论”进行反驳:“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选择发展什么样的业务,自然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不过,这种选择应该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

相互成就

在赌约之下,两家企业的行为似乎矛头互相指向对方,但不论怎么说,也算是“无心插柳”,二者在一定意义上彼此成就。

这五年期间,小米的发展有目共睹。小米的营收额从2013年的265.83亿元增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1304.94亿元。小米实现了近乎五倍的增长。而格力由于基数大,则从2013年的1200.43亿元增值2018年第三季度的1486.99亿元。小米与格力的差距越来越小,从增速来看,小米堪称赢家,成立8年于港股上市。小米可穿戴设备2018第三季度出货量以690万部超过苹果的420万部,位居第一。

至今成立27年的格力也稳步增长,且欲开启更大事业版图。不久前,董明珠定下格力到2023年实现6000亿元的目标。董明珠称未来的格力将会有几个主业:第一是空调;其次是智能装备;第三是铸造。“格力会在维持主业高速发展不变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使得格力的营收不断增长。”董明珠意在打造一个多元的格力。五年之赌约,如不出意外,格力获得胜利;下个五年,格力能否实现6000亿的目标,仍需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