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不能再带病飞奔

西坡2018-12-08 12:3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西坡/文 近年来,马拉松热潮席卷全国,没办过马拉松的城市已经不多了,有的城市甚至一年办10多次。与此同时,“跑马”日渐成为中产生活的新标志,“跑步党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在朋友圈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数据最能表明马拉松的井喷之势:2010年中国只有13场马拉松,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1102。

但是,近期各地马拉松比赛在组织运营上的弊端集中爆发。最引人注目的是“奔跑中国”系列赛事,先是苏州马拉松曝出“递国旗影响选手冲刺”,后来证实递国旗是该项赛事的保留节目,中国田径协会对“奔跑中国”进行了约谈。

没过多久,“奔跑中国”南宁马拉松比赛中又出现强行拖拽夺冠选手合影的雷人一幕,后来证实这也是保留节目。面对质疑,“奔跑中国”工作人员却厚着脸皮解释说是搀扶引领,避免选手相撞受伤,引发舆论哗然。

无论是不择时机递国旗还是不择手段求合影,都是亵渎体育精神之举,其根源是宣传冲动压倒了专业意识。这种现象久已有之,只是最近才引起公众关注,这意味着马拉松比赛在中国一直是带病飞奔。

除此之外,马拉松比赛还有一些常见的痼疾,比如组织保障不规范、赛场设置不合理、“下雨天禁穿雨衣”、“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等等。

面对马拉松引发的争议,不少人说“马拉松热”该冷一冷了,还有人质问: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场马拉松吗?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场马拉松,谁说了都不算,市场说了才算。虽然从数字上看,马拉松比赛的增长可谓“逆天”,但“马拉松热”其实是赶上了国人运动意识的觉醒,爆发也在情理之中。2017年全国参与马拉松的人次达到498万,但与14亿人口的基数相比,马拉松仍然是小众运动。

跑步的门槛比较低,且男女老少皆宜,因此马拉松不失为推动全民健身的一个有利载体。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但我们也不能容忍马拉松就这样乱下去。因此,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建立一套机制对马拉松比赛的运营方和主办城市进行优胜劣汰。马拉松选手要比赛,马拉松比赛也要比赛。

更重要的是,对不合格的运营方和主办城市要有制度性的惩戒措施,不能想办就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比如在中国田径协会约谈“奔跑中国”赛事组委会,强调了“任何仪式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之后,拉拽冠军合影的事依旧发生,就使人好奇:这事到底有没有人管?

另外,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维度,那就是主办马拉松城市的市民缺乏话语权。他们无法参与决策,只能被迫牺牲自己的权益。各个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合理的动机包括:展示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等。但也有一些不甚光明的诉求,比如在有些地方马拉松沦为政绩冲刺的利器。这时候官方的利益与市民的利益就发生了冲突,一方的好事成了另一方的坏事。

因此,马拉松若想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广泛听取意见,合理决策。马拉松虽好,但不能永远野蛮生长。它是一项体育运动,必须遵循体育运动的要求,而且一场比赛动辄数万人,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和公共秩序都不是小事。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