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 “稳就业”三个关键词,服务、民企、改革

吴培源2018-12-11 21:0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吴培源 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而就在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六稳”工作的首位即是“稳就业”。

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侧面说明了目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就业问题构成了一定挑战。

在他看来,当下中国就业供需同步走弱,结构性就业矛盾也日趋明显,能提供最多就职岗位的民营企业也面临困境,要想“稳就业”,就要先克服这些问题。

钟正生表示,面对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应有前瞻的准备。“服务(开放)、民企(信心)和改革(深化)应该成为应对措施中的三个关键词。”

就业压力有多大?

中国求职人数与求人岗位数在2010年三季度达到顶点后双双下降,2018年一季度较2010年高点分别减少31.0%、14.0%,较2017年同比下滑10.8%、2.6%,且岗位空缺现象更严重。钟正生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均衡进一步凸显。

钟正生在报告中称,出现这种矛盾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才技能与岗位需求标准不对应。

自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猛增,而他们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教育的体系结构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变化,不同专业间出现过剩或短缺现象,导致技能专业错配、供需不均、就业满意度不高。”钟正生说。

同时他也表示,当下高技能人才极度短缺,市场对高级技能人员的需求日增,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数量增速放缓,且近年来随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下岗人员增多又难适应再就业岗位的需求等,有诸多因素导致了如今中国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的凸显。

钟正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减速,中美角逐的进一步细化,以及一些沿革至今的结构性失衡的进一步凸显,就业压力正明显的增大。

怎样稳就业?

关于怎样稳就业,钟正生认为,从产业角度来说要促进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迁移,从企业角度来说要进一步坐实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关键角色,从外贸角度来说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冲突的巨大冲击。

他表示,中国经济将从生产率更高但吸纳就业能力更弱的第二产业,向生产率更低但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第三产业的变迁。而中国第三产业成长空间还很大,就业密度也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这可以成为稳就业的一个着力点。

另外,他还认为当下最迫在眉睫的是民营企业的经营困境,私营企业等在吸纳就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但却更容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被“误伤”,这就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近几年银行等金融部门风险偏好转变,也使民营企业面临信用受限、融资难融资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原材料成本提升,对民企盈利空间造成挤压,这都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扩张,也进一步影响了就业需求。

上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释放了颇为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

钟正生认为,产业结构需要继续调整,要扶持民营企业,同时也要关注结构性就业矛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