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杠杆总水平偏高,控风险要三管齐下

吴培源2018-12-12 20:3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吴培源 那么为什么出现高杠杆?到底该怎样应对?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中国的杠杆现处于不平衡时期,且总体水平偏高,应从资产、政府、居民三个角度控制风险。

杠杆的分布与成因

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于居民和政府部门,截至2018年一季度,BIS (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分布情况:企业部门164.1%,居民部门49.3%,政府部门47.8%。张明认为此数据不够准确,应该是企业130%左右,政府接近100%。

张明表示,企业部门的杠杆偏重国企,因各种因素,国企运行效率往往低于民企;而政府部门的杠杆集中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发展程度较低的地方政府;但是居民的杠杆率却集中于发达城市,其中中产阶级杠杆率较高,这与较高的房价有关。

张明认为,企业部门加杠杆主要出现在国企,为的是扩大生产经营;而政府部门加杠杆旨在将资金投入基建投资领域;而居民加杠杆的原因,主要是买房,而且张明预计未来房地产在居民部门资产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在宏观杠杆率整体攀升的同时,部门间杠杆率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股票市场的上涨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去杠杆;房地产价格上涨则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去杠杆。”张明说,从跨部门的视角来看,各部门间的杠杆率通过资产价格的上涨发生腾挪。

高杠杆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张明认为,高杠杆的风险可以从从资产负债表、部门间杠杆率的转移、居民部门视角与外部视角这四个角度来分析。

从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和资产端来看,利率水平的上行将增大负债端压力,而资产价格的波动则将进一步削弱主体的偿债能力;而未来政府部门的杠杆压力有可能转移给居民和外部;居民部门财富过多集中在房地产,调控艰难。

张明对这些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应关注维稳资产价格、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和公共品供给。

张明认为,政府应当主导打破各领域资产的刚性兑付,向居民部门广泛提示投资风险,尤其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应当教育买房者尊重契约,同时也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降低老百姓后顾之忧。

另外,从资产端和负债端来看,张明认为应当在防止利率过快上涨同时避免资产价格过快过大缩水,具体做法是放松货币政策,尽快让汇率浮动起来,并防止房地产大跌,对局部楼市过冷地区的房地产进行调控。

部门间杠杆率互动方面,张明建议可以加大调控力度,例如减税降费帮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杠杆、开征一些税种为平抑收入分配差距。

张明还指出,中国可以多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海外投资的经验,缓解贸易持续收缩给经常账户带来的压力。

过去几年,企业部门为了扩大再生产、政府部门为了支撑基建增长、居民部门为了买房,都不同程度地大幅加杠杆,张明认为,现在杠杆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理应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平衡杠杆,缓解风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