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连续五月负增长 中汽协悲观预测未来2-3年将呈L型走势

余娜2018-12-13 09:4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余娜 年底冲量的关键时刻,汽车产业却减产又减量。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11月产销数据显示,11月国内汽车销量为254.8万辆,尽管环比增长了7.1%,但同比仍呈较快下滑态势,比去年同期下降13.9%。至此,中国车市已连续第5个月出现销量负增长。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环保要求趋严以及P2P暴雷等多重因素影响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而车市下行的核心因素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经历阵痛期。这一转型过程或将持续2-3年,整体汽车市场走势也将呈L型而非V型。”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预测。

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持续回落。11月,我国汽车生产249.8万辆,环比增长7.0%,同比下降18.9%;销售254.8万辆,环比增长7.1%,同比下降13.9%。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32.5万辆和2542.0万辆,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6%和1.7%。在陈士华看来,鉴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近两个月汽车产销的同比增速出现较明显下降,属预料之中。

乘用车各细分市场都呈现出疲态,全面进入皆下滑通道。数据显示,11月,轿车销售107.6万辆,同比下降11.9%;SUV销售90.9万辆,同比下降18.1%;MPV同比下滑幅度较大,达到30.8%;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下降7.2%。

值得关注的是,1-11月,SUV累计产销首次下降,分别下降0.4%和0.8%。从车型上看,哈弗H6、途观、博越等热销车型均出现销量下跌。

各车系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呈现持续变动。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面临压力亦持续加大。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1 万辆,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德、日、美、韩和法系乘用车的份额分别为21.3%、20.2%、9.8%、5.1%和0.8%。与上月相比,只有法系呈现下降,且降幅较为明显,德、日、韩系品牌销量呈小幅增长,美系增速略低。

乘用车生产企业持续承压。在SUV市场,与10月相比,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大众销量呈较快增长,吉利控股和奇瑞汽车增速略低,其他企业均呈下降,而上汽股份和东风有限(本部)降幅最为明显。在MPV市场,上汽通用、长安汽车和广汽本田销量较10月也呈一定下降趋势。

对于乘用车市场及整个车市的低迷,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6年购置税政策的刺激和拉动,透支了去年和今年的消费。今年车市的负增长实际上是对前两年购置税政策透支购买力的回哺。”在其看来,市场出现波动并不意味着车市进入寒冬,中国汽车市场应减少行政手段的刺激,并习惯有增有减的市场规律。

与持续低迷的乘用车走势不同,商用车主货车和客车在11月产销均呈较快增长态势。11月,货车和客车销量分别增长10.5%和 26.2%。

势头猛进的新能源汽车持续高增长态势,产销首次双双突破百万辆大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3万辆和16.9万辆。至此,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05.4万辆,销售103.0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年初百万辆的既定目标。“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20万辆。”许海东预测,“新能源车过度依赖补贴的说法并不成立,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是企业的内在动力,市场的内部需求及双积分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补贴。新能源汽车正沿着正常轨迹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造车企业等行业事件、企业动态;擅长电力、煤炭、油气等能源领域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