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人】郭家学:专注的人生没有失败

姜鑫2018-12-25 19:09

(图片来源:广誉远)

 
 

编者按:197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在这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的惊险一跃中,企业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国政经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能够确立的基石和主体,企业家则成就了企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些站在时代潮头的企业家们,为我们的读者铺开过去40年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希望这个系列访谈成为一个幻灯:在中国经济社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画卷上,投射出光彩夺目的片子,告诉社会,这些造福中国的奋斗者们,他们如何开始、走过怎样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他们又如何思考未来中国和企业家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这是一个起起落落的故事,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就像网络上很红的一幅漫画,有些人跌入人生低谷就此消沉了,也有人爬出深深的谷底再登上另一座山峰。

刚来到郭家学办公的前门四合院,恰逢他送走前一批客人。临街的门面是即将开业的国医馆,里面的小院则是郭家学办公和会客的场所,装饰古朴。

褐色木质办公桌上是各种各样的药和两摞厚厚的书,书桌一侧的墙上,挂着一部书法作品,书写着八个字:全心全意为国为民。

在其想自杀的人生至暗时刻,郭家学曾写过一封没有发出的万言书,“为什么我为国家和人民做过那么多贡献,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重新出发之后,这几个字依然挂在案边。他说,那个时代的企业家最宝贵的就是情怀。

如果在医药圈之外,郭家学的名字让你觉得些许陌生,但白加黑、云南白药、定坤丹却是家喻户晓。此时的广誉远掌门人,昔日曾将白加黑、盖天力、潜江制药、云南白药纳入麾下的医药大亨,沉浮过后,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他的小四合院里,郭家学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

老药师向员工传授鹿茸炮制工艺

老药师向员工传授鹿茸炮制工艺

2018年12月18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40周年的日子,郭家学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虽然人微言轻,在今天这个改变了我们一代人命运、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我也忍不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代言!

作为陕西公职下海的第一人,郭家学的命运正是改写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在十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当精神、思想获得自由,创造力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肆意生长。

1966年出生的郭家学,在改革开放近10年后已经到了工作的年纪。安康师范学院毕业后,郭家学获得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期间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

书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精神食粮。进修期间,郭家学除了看图书馆的书,还经常到西安钟鼓楼的新华书店看书,周末在书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即使进修结束,也要每隔两三个月去一趟西安“泡一泡”新华书店。

历史、文化、人物传记外,郭家学还看了很多哲学类的书。在改革开放后掀起的一轮哲学热潮中,知识分子如果没有看过尼采、黑格尔、弗洛伊德……就会显得与时代脱节。

1986年12月,对于郭家学来说是不平凡的日子,一本名为《艾柯卡自传》的书悄然改变了他人生的航向。这本书是郭家学创业的启蒙、动因,乃至精神力量。“当公司经营管理上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总能在里面找到精神的力量。”

《艾柯卡自传》记录了艾柯卡传奇的一生,22岁以推销员的身份加入福特公司, 46岁升为公司总裁,54岁被亨利·福特二世解雇,同年以总裁身份加入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经过艰难险阻,克莱斯勒六年后创下了24亿美元的盈利纪录,比此前60年利润总和还要多。

似乎早有预兆,郭家学的人生同样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回顾30年的创业岁月,郭家学愿意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艰苦创业到建立东盛医药王国、资金断裂8年还债艰苦抗战、回归广誉远重新出发。

当过猪倌、种过草药、干过IT、卖过医疗器械,直到恰遇经营不善国企走上医药行业整合的道路,郭家学用18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医药产业帝国,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潜江制药、云南白药都曾被其纳入麾下,收入过百亿,药厂40余家。那是为实现打造中国首个民营500强梦想的玩命阶段,郭家学说梦里都在赶飞机,因为一个航班,就是一个机会。

一朝梦碎,500强门外,郭家学的医药帝国折戟。当经济刺激政策转向,反思经济过热的声音中,郭家学在收购云药集团后身陷为担保国企破产承担连带责任债务危机。8年偿债路就此开启,彷徨、无助、等待,想过自杀、斗过黑社会,背负着48亿债务艰难前行。与此同时,郭家学也有了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和智慧。

这个一米八高的西北汉子并未被困境拖垮,通过系列资产处置后,债务全部还清。2013年,一身轻松的郭家学携广誉远归来,五年的时间里,广誉远市值增长五倍。就在今年,这个营销好手把广誉远明星产品定坤丹的销售额,由一个多亿做到八个亿。

褪去当年的意气风发、雄心勃勃,重新起航后的郭家学多了些对广誉远的侠骨柔情,这个已经走过500年岁月的老品牌,正承载着郭家学新的目标——不求做大规模,但求做美做精,不要500强,惟求500年,让这个老字号千年不断、基业常青。

或许简单的文字并不能记录他所经历过辉煌或沉重,仅仅是一些瞬间就足以让人动容。

坚毅的眼神中,若不是听完他的讲述,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曾经“死过”的人,一个向死而生的人。

让他来说出自己的故事。

访谈

经济观察报:如果说对您起伏跌宕的人生做一个阶段性的划分,您愿意把它分成几部曲?

郭家学:我觉得可以分三部分。1987年12月9日下海创业,到2005年18年时间,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家年营收150亿的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当时旗下有40多家医药企业。

那么从2005年到2012年,是八年艰苦抗战时期。通过这八年时间,有过跳楼的冲动,陷入过高利贷危机,最终偿还了自主债权32亿,代国有企业偿还贷款8亿,高利贷利息8亿,总共加起来48亿,这是我创业以来遇上的重大的危机,东盛集团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家完完全全承担了责任的企业,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三阶段是重新出发,围绕广誉远中医中药这个平台,围绕广誉远上中下游产业链,把企业做精做美。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能赋予广誉远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生命力。它已经走过近500年的历史,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它走向未来500年,成为长达千年、基业常青的老字号品牌。同时,经过我们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中医智慧全球共享”推动中医药的全球化,实现“中医药让生命更美好”的愿景和使命。

IMG_0617

广誉远员工在生产间生产工作

经济观察报:每个阶段的自己有怎么样的变化和心境,这些经历又带来了什么?

郭家学:创业初期的自己是一个永远在赶路的人,一直都是在赶飞机的感觉,因为每一个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那时的我有着很大的梦想,想通过市场手段,打造中国第一家真正的民营化市场化的世界500强企业。在那18年里,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做梦都是在赶飞机,有的时候梦见在赶飞机快到机场的时候飞机起飞了,自己就会在梦中惊醒。

其实每一个起飞的航班,就代表每一次机会,每一个机会我都不愿意丧失。所以那段时间无论是自己还是公司的管理者也好,都是在玩命一样的拼搏。

那么从2005年到2012年,自己处在艰苦的彷徨、求索、等待当中,债务危机中急也急不得。

从2013年开始,我的目标非常明确,胸中有了既定的目标,脚下是坚实的步伐,很快就做起来了。

可以说目前创业者群体里面,企业家面临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焦虑症。我们这个团队没有焦虑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要到达什么地方,也知道如何去到达,只要沿着我们规划好的路径一步步脚踏实地就行了。

而且在今年8月份,我还经历了一次人生非常艰难的生离死别,8月份我父亲离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交代了三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让我慢下来。记得父亲跟我说,我不怕你们把事儿做不大,就怕把事做大。你都52岁的人了,要慢下来,走路要慢下来,说话慢下来,做事也要慢下来,稳扎稳打,把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好。

父亲离开这段时间,每当我心里觉得自己有急躁情绪的时候,我都会回想一下父亲临终给我的这些告诫,会提醒自己说话快的时候慢下来,走路慢些,最重要的是把发展目标也要定的切实可行。所以现在我不追求做大,而是追求品质,用高品质的中药,来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经济观察报:在您人生的三段宝贵经历里,哪些瞬间或者事件让人难以忘却?

郭家学:就说收购广誉远吧,那个时候是2003年3月SARS病毒肆虐期间,当时好多企业在竞争这个标的,但是到3月以后,非典疫情变得严重,好多人就待在家里不出去了。但是在这期间我先后到晋中去了四五次,其中有两次整个飞机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和公司的一个老总,相当于我们两人的专机了。我们在太原下了飞机以后到晋中市政府去开会,开会的时候是长条桌,开始市长和我们面对面坐着,说了不到三分钟,市长说郭家学你坐那边,我就问咋了,市长说我是抗非典领导小组组长,你是从北京来的,要是给我传染上疫情,整个晋中就乱套了,我就坐到桌子另一边把会开完。最难的是在晚上,根本找不到住的地方,就只能去周边的农民家里特定的地方住,还要进行登记。后来,非典疫情得到控制的时候,广誉远的收购也完成了。

广誉远收购完成,签署协议时也十分难忘。当天在工厂里,出于保住铁饭碗的想法,员工并不能接受一家民营企业把国有企业收购了。所以当时所有的员工把公司的围墙、大门、后门都堵起来、关起来,把我堵在工厂里整整圈了一整天,不让我吃,不让我喝。由于我当时是人大代表,最后是联系了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警察出动才把我接了出去。后来挂牌的时候更有戏剧性,当时广誉远员工租了很多辆大巴,浩浩荡荡来到广誉远挂牌会场,并把会场围起来,因为那是晋中市改革的样本,所以当天武警公安都出动了。多重保护下,挂牌仪式才顺利完成。

现在这些员工也意识到跟广誉远的合作是正确的,当时许给他们的承诺都实现了,现在广誉远员工的收入,在太谷是处于较高水平的,拿工厂老工人的话说“我们现在是捡到了金饭碗”。

第二阶段印象最深就是2006年10月5日,那天我准备自杀。记得那是个礼拜天,之前我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深入思考,要不要选择自杀。当时就想着连自己性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最大负责。所以10月5日之前,我提前两三天给了我妈10万块钱,让她留着生活用,以前从未给过那么多钱,都是几百块几千块的生活费。10月5日当天,我一大早八点就到办公室,然后给国家领导人写了万言书,我当时觉得挺委屈的,我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什么我遇上困难的时候就没有人管,没有人伸出援手呢。后来也给孩子、父母写了信,寄给了我在北京的好朋友,想着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从西安办公大楼跳下去。但是当天下午,弟弟和一个分公司的老总来办公室汇报工作,发现我可能会有问题,就开始劝我,死了父母孩子怎么办,三万多员工饭碗怎么办,公司几十亿债务怎么办,辞职跟着我创业的团队怎么办,我活着还有希望,死了这些问题他们不一定有能力解决。

那天下午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嚎啕大哭,那是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恸。但从打消跳楼念头到现在,我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过,监管检查(发现我并没有把钱据为己有)、13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民间资本高利贷讨债拉10卡车土堵住公司门口、雇上百位老人拉横幅、黑社会在办公室随地大便、 365%的高利贷……种种难关我都没有害怕。

这八年对我一生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了我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的勇气和智慧,这段经历也不断的提醒我,在企业好的时候要居安思危。

而近几年印象比较深的事,发生在今年5月份。当时我在耶鲁上课,与美国投资家Sam先生有过一次交流,我的问题是他管理的万亿资产缘何能躲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又躲过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方回答全球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例如优秀的文化、创新的理念、清晰的目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等等,但这些伟大的公司却鲜有成为百年基业常青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这些有梦想的企业家往往只看到机会,甚至在面临机会时把它无限放大,从而忽略了背后可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那些长久存在的公司都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时刻预测风险、把控风险,使企业处于相对安全的氛围中。

上完课了以后,我就在想,虽然最近这五年来,我一直坚持做精做专做优,但也要考虑到可能面临的风险,最明显的就是股票质押,所以一回来就寻找合作伙伴。先后接洽了保险公司、医药企业等多个合作伙伴后,于9月份与新疆中泰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

经济观察报:一直坚守在医药行业是否是受到父亲影响,在全国各地开设国医馆是否也与这有关?

郭家学:是的,父亲当时是乡卫生院院长,逢年过节会回到家中,但在大家于万家灯火中安静过节的时候,父亲却没有闲下来过。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听说郭医生回来了,总会找父亲帮忙去看病。我记忆很深的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有邻里生病,因为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公路也没有电,父亲去看病的时候就会把我叫上。往往去看病的时候有人接,回来的时候没人送,我就在身边陪伴着父亲。已经记不清陪父亲走过多少村串过多少户了,但在我十多岁的时候,一般村民有头疼脑热的病我就可以开方子了。

开设国医馆,是觉得目前中国的国医馆提供的服务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我们的国医馆,一是立足于给已病的老百姓看好病,更重要是要把没有生病的人或者那些慢病患者的健康,通过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方式管理起来,然后让他一生少生病不生病,最终实现无疾而终这个目标。

经济观察报:从90年代到2000年,应该是中国社会变动比较大的十多年。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时代带给了您怎样的影响和机会,又是如何把握这些机会的?

郭家学:当年从1996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其实也是赶上了一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什么变革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不善,体制不活,所以好多医药行业的国企,都是当时的知名品牌,但是因为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经营激励机制,最后资不抵债,这就给我带来了机会。

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呢?一个机制,一个是人才建设,再一个是我们的整合营销能力。直到今天,整合营销也是集团最核心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中国医药大健康领域,我们公司销售能力可能都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从过去白加黑,到后来的云南白药,再到今天的定坤丹,我都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以定坤丹为例,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定坤丹的销量从一个亿增长至八个亿,明年的目标是十个亿以上。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独特的优势,东盛集团在收购完一众国企后,很快就扭亏为盈了,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 。

经济观察报:不少报道中用“资本狂人”来形容您,这个标签自己怎么看?

郭家学:好多人说我是做资本运做的,其实不是,我是做实业的,当年是借助资本来做产业整合。从我的投入也可以看出,没有炒过股票,没有在二级市场做投资,主要是围绕医药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来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然后提升公司的核心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这个角度去看当年所做的产业整合,其实资本仅仅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最终达到产业整合的效果。

经过2005年后的梳理,从2013年重新出发开始,我的选择也越来越窄,集中在中医中药领域。围绕中医中药领域上下游产业链,构筑我们的护城河,让模仿学习者难以逾越,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现在来看,这么做的选择是正确的。从2016年到现在股市几次大幅波动,对公司的影响都不大,原因就是我们有足够深的护城河。

经济观察报:您最愿意给自己贴怎样的标签,担当、情怀、激情、专注,还是坚毅?

郭家学:我觉得是专注。无论是2005年以前,还是2013年重新出发,如果要给我们这个团队贴上一标签,我觉得就是专注。围绕这个标签,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05年之前,中国市场上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医药消费品牌都曾属于东盛集团。2005年前后,很多企业做房地产、做大消费、做连锁、做IT,后来又做矿产资源,基本什么赚钱做什么,但是我创业这30来年,一直坚持、专注在医药这个领域。也有责任和情怀,我们遇上那么大的灾难,最后还是通过处置资产,把自己的债全还了,给国企代偿八个亿,还民间贷款利息8个亿。

经济观察报:您说愿意为改革开放代言,是出于怎样的情感?您觉得中国企业家有怎样的特质?

郭家学:改革开放这40年,我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成功企业家还是现在正在创业的企业家,得以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改革开放让我们有机会设计自己的蓝图实现自己的梦想。

反过来,企业家也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创新,为社会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对于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值得提的一点是,企业家对社会公益的这种推动,很多政府救助帮扶没有覆盖到的地方,不难看到企业家和各种公益组织的身影。一些大灾难面前,也能看到企业家的身影。此外,对推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咱们的这些企业家可以说功不可没。

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勤奋、最具创造力、最具学习精神的一个群体,在欧洲,一到夏天企业家要去度假,中国没有几个企业家真正出去度假的。即使在周末,也要到高等学府或商学院去学习,以此来为自己的创新打基础,来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事业。

经济观察报:您曾公开说,如果能够把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中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将面临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其意义将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重大。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蓝图?民营企业家的信心该如何建设?

郭家学: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它的意义可以看做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如果能够把讲话内容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下去,它的意义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讲话能够极大的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而且能够把民营企业家已经受束缚的内心舒展开,让他思想上能够获得自由,给他一块自由驰骋的空间。

在讲话之前,可以说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不足的,有的甚至打算金盆洗手,这个后果是可怕的,因为这是中国最具活力的一群人。如果这些人都不干了,你说我们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关于讲话精神,我认为重要的是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央行行长易纲在G30峰会上讲的竞争中性原则。无论是何种性质企业,都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里都公开竞争、公平获取公共资源,然后通过优胜劣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的变革和市场的发展。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实不应该给企业贴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标签,金融机构不应该单对民营企业贷款实行终身追责,民营企业家更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们不愿意破产,不然脸面往哪里放。

其实对于今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我是很有信心的,如果真正能够把竞争中性原则落实,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就不是二十年、三十年的问题,有可能会保持百年的这种中高速增长。

中国社会现在的活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一旦释放,贸易战等对我们的影响都不算什么。中国有13亿消费人群,这是个了不起的大市场,洲总共加起来也就才三四亿人,美国两三亿人。如果按照现在这种改革开放思路,并持续下去,十年之内,中国仅仅中产阶级人群就有望超过欧美人口总和。

【时代背景】

作为陕西公职下海第一人,郭家学于1987年12月9日辞去安康师范学院的工作,创业初期当过猪倌、种过草药、干过IT、卖过医疗器械,直到恰遇经营不善国企走上医药行业整合的道路,郭家学用18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医药产业帝国。

1987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九个年头,那一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2万亿元,这个数字较8年前翻了3倍多。

那一年2月6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现在不要再讲计划。

致敬改革开放专题二维码

扫码关注更多专题文章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