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曾刚:未来监管将从“强监管、去杠杆” 转向深入推动一些领域的制度改革

张颖馨2018-12-27 16:1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颖馨 “当下,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此前,央行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中期贷款便利(TMLF)在市场中引发较大反响。从另一面,也说明了当下宏观环境的复杂性,促使央行采取非常规的创新。”近日,在北京商报社主办的“科技赋能与金融生态再造”——2018年度(第四届)北京金融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就2019年经济形势发表看法。

对于未来形势,曾刚作出以下几点预测:首先,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变化还是以结构性变化为主。从总量上看,未来经济形势仍面临较大压力。对于增速放缓的程度以及未来的空间,则要密切关注监管正在制定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

“解决结构性问题可能是未来监管关注的重点。在政策方面,监管并不会对所有领域都一视同仁,采取相同力度的监管方式,而会选择采取结构性政策。2017年强调‘去杠杆、防风险’,去的是整体宏观的杠杆率,而现在总体的宏观杠杆率已经企稳甚至回落。”曾刚直言,未来的重点应是结构性去杠杆,这意味着有些领域可能要进一步控制杠杆、有序化解,比如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而有些领域则需要增加流动性的投放。央行开展的定向降息、降准等操作都显示出了结构性的特征,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放也体现了结构性的政策思路。

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程度也呈现结构性的特征。其中,一些企业或者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一些行业或者领域则在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比如,现在工业制造领域可能面临利润下行的困境,而一线城市服务领域的消费依然非常旺盛,这说明未来结构性的变化会非常明显,某些领域依然有机会。

其次,在货币政策层面,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一致的情况下,未来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方面,国内需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投入,目前央行正在不断加大流动性投放,未来可能会采取降准措施。但是从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可能会导致外部环境趋紧,对内部的放松形成制约,所以未来需要在内外部之间形成一个平衡。”曾刚说。

再者,监管政策方面,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也面临着力度上的调整。从2017年开始监管一直强调“防风险、去杠杆、强监管”,但今年上半年,企业层面的融资非常紧张,主要是因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使得很多实体融资渠道出现阻塞,导致流动性无法有效地提供给实体经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总体方向的总体思路不变,但在监管力度和进度上会根据实体经济的变化而做出适度调整和优化。

最后,未来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此种不确定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包括内部的结构调整,外部的贸易摩擦。未来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能会上升,不良率上升压力加大。

曾刚表示,总体来看,未来的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从明年开始,监管方向会由原来简单金融层面的强监管、去杠杆,转向深入推动一些领域的制度改革,因为某些核心问题必须通过深度改革才能真正加以解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