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学再也培养不出工程师了?接下来工科教育怎么办

陈伊凡2019-01-05 12:1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伊凡 一位从事技术商业化多年的专家对本报说,那些中国的最高学府,再也培养不出工程师了,而它们曾经是工程师的摇篮。

问题在当下正变得严峻,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变着我们社会的面貌,而在这种挑战下,谁来承担这项任务,正形成系统性的考验。

面对这样的挑战,一轮工科教育变革的浪潮正在酝酿,本报试图跟进之,并提供更多的视角,以资决策者参考。作为这一个系列的开篇,我们选择全球工程师教育的最佳实践,介绍给读者。

对于许多人来说,欧林工程学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或许很陌生。

但这是美国最难进的大学之一,这所在F.WOlin基金会资助下,成立于1997年的年轻学校,被美国甚至国际高等教育界视为“全球工程界教育的典范”。

“今天的美国工程教育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欧林基金会的主席劳文斯·米勒斯(LawrenceW.Milas)曾经说过,这也是欧林基金会决定停止资助学校盖楼项目,将基金会的钱投入到教育中的原因。

欧林工学院选址在美国马萨诸州远离波士顿市区的地方。学院旁边是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这是一所致力于创业教育的商学院。欧林工学院校长理查德·米勒(RichardK.Miller)对这所商学院颇有赞誉,因为这些商学院学生们提出的创新点子,常能让他眼前一亮。

米勒曾表示,欧林工学院的地理位置不仅距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如此之近,距离其他50所院校也只有25英里,有点像“高等教育的硅谷”。

1999年,理查德·米勒放弃了在爱荷华大学的终身教职,来到欧林工学院。“这太疯狂了,你放弃了终身教职,如果你这么做,他们不会再聘用你,因为这相当于告诉他们你不相信终身聘用制,没人会信任你。”朋友给他写了五页纸的信劝说他。妻子也劝说他,“你不够聪明到足以了解将要面对什么样的麻烦。”“但我认为,这比我自己的事业更重要。”米勒说。

于是,他就像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改革者,来到了当初仅有一个想法、甚至连大楼也没有的欧林工学院。

建校最初并非一帆风顺。律师出身的米勒斯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与他一同工作并非易事,由于在支付建筑工人费用问题上有所争执,建造校园时出现了工期延误。但那时,欧林工学院已经招收了部分学生,却没有校园。于是一些拖车式的活动屋被摆在山脚下的停车场上,临时充当教室。这一年没有上课,因为还没有课程。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组成发明创造课程的合作伙伴,他们将这一年称为“欧林伙伴年”。

在这所学校里,只有本科生、没有终身教职、没有学部,不设物理系、语言系和历史系,而是融在一起、所有课程都有有效期,不断迭代。理查德·米勒告诉记者,欧林工学院的下一步迭代方向,将会增加更多非工程学的教育体系。“欧林工程学院要与众不同,我们并非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持续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工程教育作出贡献。”米勒说,如果说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一艘有固定航向的庞大航母,欧林工学院就是在其尾部,能够驶向各个方向的小拖船,企图一点一点地改变大船的航向。米勒如此比喻欧林工学院的愿景。

在这所学校,成绩并非重要,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内在的热情更被看重;老师们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更像是教练,指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想法完成项目。理查德·米勒断言,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职业的准备,而是知识、技能加上思维的培训。米勒对于思维模式十分重视,欧林培养学生形成以下思维:合作思维、创业思维、交叉学科思维、全球化思维以及伦理道德。“当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时,效果显而易见。”米勒在他的文章《思维模式的重要性》(Im-portant of Mindset)中说。“TetraGe-netics今年从Olin工学院2017届毕业学生中招聘了两名暑期实习生。实验室主任告诉我,他们两位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迈克尔·席茨和凯利·布伦南在的夏天,这是多么美妙的经历。我们的博士科学家们被凯利和迈克尔的学习速度震惊了。他们围绕着我们的实验室,以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他们聪明、热情、对一切充满兴趣并十分能干。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曾经不想设立实习项目,因为他们认为这会是一个负担。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迈克尔和凯利成为了我们团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生物实验室的负责人发给米勒的信,米勒自豪地将其写在了他的文章里以证明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2月17日,欧林工学院的校长理查德·米勒被邀请到了松山湖,交流工科教育的经验。“Olin College的实践和成就有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列主义一样,为我们的新工科教育找到很好的借鉴。”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在米勒演讲结束后说。

相关链接:

输送知识已经不再重要,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