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银行理财转型“元年” 个人理财发力势头明显

王涵2019-01-09 17:1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刚刚过去的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新政频发,让银行理财步入了全面转型元年。

近三年来,银行理财市场总体体量稳定保持于30万亿元规模。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18银行理财年度发展报告》最新数据测算,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共有50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理财产品,共计100218只,规模约为28.97万亿,较年初的29.54万亿略有下降。

个人理财仍占主导

细分来看,2018 年,人民币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在不同统计维度上各具特点。其报告认为,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较少,且收益率总体较低,呈现平缓上涨趋势。开放式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两度出现起伏,平均收益先降后升。同时,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量快速增加,随着监管的推进,净值化产品承担打破刚性兑付的重任。

截至2018年12月,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总存续产品比例的6.79%,同比增长4.29个百分点。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存续占比93.03%,市场规模虽然小幅压降,但依然占据市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对于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中部分也给出了预期收益率,这表明目前我国的净值型产品仍不是真正的净值型。”

除此之外,在存续规模方面,对象为个人的理财产品仍旧占据主导为主,且2018年个人类理财产品存续数量总体稳定,下降幅度不大;机构类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则出现明显下降。

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指出,对个人客户的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86267只减少到四季度的 84734 只,而针对机构客户的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35263只减少四季度的17773只,数量缩减近半;在监管政策影响下,同业类理财产品数量继续缩减,从年初的5352只下滑至四季度的1908只,下降比例超过一半。

银行理财走向何方

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有27家商业银行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目前银保监会已正式批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设立申请。

“在大资管竞合背景下,金融机构间市场竞争加剧,银行资管市场呈现向头部集中趋势,规模排名靠前的100家银行占据96%以上的市场份额,且该比例在持续提升。未来,无论是净值化转型还是理财子公司运作机制,都将进一步推动银行资管形成类似于基金公司向头部集中的市场格局。”普益标准分析师表示。

李奇霖认为,从大局上看未来的资管格局,银行仍然是霸主地位,甚至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之后银行优势将更显著。“银行的弱点在于投研能力不够强,但是可以通过做非标来拉高收益,监管以后虽然限制增多但未来未必没有创新产品或者工具让非标转标。”

虽然理财子公司拥有起购金额低、代销渠道拓宽、首付方便等优势外,但成立门槛10亿元仍会消耗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研究人士曾测算,对规模1000亿的银行,若拿出10亿资本金将降低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银行本身规模越大,成立理财子公司对其资本充足率影响越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并报道银行、保险、互金等领域事件,擅长深度报道。
联系方式:wang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