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仅208.3万元 云内动力为何收购江淮朝柴?

贾天钰2019-01-11 18:12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贾天钰 逾期18天,江淮朝柴终于有了着落。1月8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现金收购合肥江淮朝柴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朝柴”)100% 股权,交易价格不超过 8697.60 万元人民币。本次收购完成后,江淮朝柴将成为云内动力第三家全资子公司。

2018年11月23日,“合肥江淮朝柴动力有限公司100%股权(降价挂牌)转让”的公告登上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价格为8697.6万元,转让方为江淮汽车,联合转让方为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朝柴”),挂牌日期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

江淮朝柴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下属的柴油机生产销售子公司,由江淮汽车与东风朝柴于2014年合资成立,双方共投资1.08亿元人民币,股权比例各占50%。2014年、2015年分别生产发动机1275台、6944台,到2016年7月累计生产突破10000台。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曾在公司成立之时表示,“江淮汽车将努力把新公司打造成为江淮经济型轻卡动力的生产基地。”然而4年过后,江淮朝柴最终还是转手他人。

对于挂牌原因,转让方未给出解释。从财务数据来看,江淮朝柴去年的业绩出现大幅缩水。挂牌公告显示,2017年江淮朝柴营业收入1.7亿元,净利润亏损699.4万元。截至2018年9月30日,江淮朝柴营收仅实现208.3万元,净利润亏损89.9万元,资产总计9228.7万元,负债2402.8万元。

而云内动力收购江淮朝柴,看中的正是后者的区位优势。云内动力在公告中表示,其收购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减少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为拓展公司产品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公司发动机产品在四缸机行业的市场话语权,提升公司总体盈利能力。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利用江淮朝柴与江淮汽车距离近的地理优势,向华东地区主机厂(江淮汽车)供应发动机,减少物流成本以提升盈利。”

云内动力财报显示,2017年江淮汽车为云内动力贡献了13.92亿元的销售额,占其年度销售总额的23.57%,是云内动力最大的客户。

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商业版图,开拓中东部地区市场,尤其是华东市场,这一点云内动力在公告中也反复强调。“本次收购完成后,标志着云内动力正式踏入华东市场,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江淮朝柴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凭借云内动力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开拓中东部地区市场(特别是华东市场)。”在此之前,云内动力的业务重心主要聚焦在西南地区。

云内动力成立于1999年,于当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此前旗下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2家全资)。公司主营柴油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和配件等等,为北汽福田、东风、一汽集团、江淮、长安、北京汽车等多家汽车厂商提供乘用车及商用车配套。其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产品连续多年来市占率名列前茅。目前,公司具备年产商用车柴油机40万台、乘用车柴油机20万台、非道路柴油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

2017年,得益于商用车市场的回暖,云内动力的盈利达到近十年来的制高点。该年云内动力实现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5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8.27%。2018年云内动力盈利增速明显放缓。公司财报显示,云内动力前三季度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79%。虽然全年业绩情况尚未公布,但1月7日,其董秘在互动平台披露,2018年全年,公司累计销售各类发动机37.5台,与2017年的36.3台相比,同比增长仅3%,增幅下跌超过11个百分点。

“从今年(2018)的发展趋势可以明显看出,汽车结构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时期。导致发动机、变速器等传统零部件企业盈利出现大幅度萎缩。”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超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汽车产业由传统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动机行业的优胜劣汰和企业间的合纵连横加剧,同时企业不断调整业务和产品线,向外延伸以寻找新利润增长点也成为趋势。

例如潍柴动力去年以3.4亿收购锡里斯动力20%股权,还以1.64亿美元收购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19.9%股权,在新能源燃料电池市场不断发力。而为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在收购江淮朝柴之前,云内动力在2017年3月,曾以8.35亿元人民币正式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深圳市铭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千亿汽车电子领域。而随着转型的推进,这样的案例还将继续上演。

不过,从目前来看,中国燃油汽车仍然是最主流的产品,其每年度的销量也超过了3000万辆,但在发动机这个核心的零部件上,中国企业发言权一直比较弱,在核心技术上存在缺失,这也导致了中国发动机产业整体羸弱的局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