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28种创新药 吉利德的秘诀是什么

温淑萍2019-01-12 09:1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温淑萍 31年成长史,却研发出28种创新药,吉利德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认为,这在制药界是个奇迹。

制药行业在工业制造领域,被称为皇冠上明珠,由于投入巨大——一款新药研发成本达20亿美金;研发周期非常长——10年到20年。且有失败风险。所以成功者显得格外注目。

罗永庆曾供职于诺华、罗氏、默沙东等跨国药企,他表示,目前吉利德在中国还没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但他认为中国市场极具潜力。

虽然在中国还没有实现本土化,但吉利德号称要在难治性疾病领域实现全治愈,其凭借的又是什么?

买不来的经验

罗永庆表示,虽然吉利德只有31年成长史,但已经跻身全球十大药企俱乐部。翻阅吉利德历史,科研一直是其赖以制胜的法宝——科研人员在整个公司占比超过一半。

1987年6月,吉利德科学公司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从事药品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

由于吉利德创始人是科学家出身,在日后发展中,也喜好同类型人员培养和配比。人才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这是吉利德31年上市28个创新药的关键。

或许,正是因为科学家基因和在研发创新领域的成就,吉利德喊出“革新疗法,治愈顽疾”的口号。在肝病领域,吉利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布局。近期,吉利德新药——肝病药物“韦立得”在中国获批上市。为肝病和艾滋病的治疗药物中增加了一款产品。

乙肝是一种高发性传染病,中国大约有2000万人符合现有的治疗标准,在全球占比近三分之一,每年有30万人死于由乙肝导致的肝硬化。

罗永庆称,目前吉利德有两款治疗丙肝的药物在中国上市,再加上韦立得获批,这一发展步伐符合吉利德的预期。截止2018年底,使用吉利德丙肝药物的患者达数千人。

医药界人士透露,由于吉利德在中国发展较为滞后,便将阿德福韦和韦瑞德交给GSK在中国销售。目前吉利德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已打开,未来上市新药将自行销售。

罗永庆透露,未来吉利德会将乙肝治愈候选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产品的临床试验从国外转移到中国。吉利德在研药物涉及酒精性脂肪肝炎领域,目前至少有3个在做临床实验,2019年三期临床数据会出来。

科学家们的目光是敏锐的。研究报告称,全世界有2.57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015年乙肝导致88.7万人死亡,患者多死于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癌。全球肝病药物市场规模达数千亿美元。

罗永庆称,吉利德做了31年研发,投入资金达几十亿美金。时间、资本和精力逐步转化为经验和知识,“人才和经验是买不来的。”

研究或并购

目前吉利德在中国没有研发中心,如何将创新药快速引入中国市场,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

罗永庆表示,第一,要有临床价值的药。“在治疗领域里面没有临床价值,引进来的药意义是有限的。”第二,与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力量合作,解决准入问题。第三,让更多医生知道这个药,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

罗永庆的三句话,已经透露出吉利德将以何种方式面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态度。

从目前业务结构看,吉利德的最强项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包括抗真菌产品领域的创新药物布局,其占了全球抗感染31%的份额。另外前四家公司加在一起只有20%左右市场份额。

2017年10月,吉利德收购位于美国加州的KITE公司,正式进入肿瘤领域,主要研究血液肿瘤。细胞治疗方面,是吉利德科学家们感兴趣的第二大方向。吉利德预计以CAR-T来建立吉利德在肿瘤领域的产品线。

据IMS预测,到2026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而到2022年全球肿瘤治疗药物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但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技术,是一个风险巨大的领域,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很多人才。市场中一些走了10年、20年,甚至随着在研新药的失败而没落的企业大有存在。

罗永庆认为,这一点上吉利德有足够的信心、稳固的人才梯队和多年的积累,会令吉利德目前近1千亿美元的市值再上扬。未来,吉利德一方面依赖自己的研发,一方面会通过整合、收购、合作来布局整个产品线。

吉利德发展以科学家基因为主驱动力,发展时间短,成长快,如果以此为基数,再往后看30年或者20年,吉利德又会是什么样?罗永庆称,这很难预测,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技术行业,是一个有巨大风险、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很多人才的一个行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