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计划:打造生产即消费的新型场景

2019-01-17 11:19

1月15日,全球领先的小家电代工企业新宝电器正式宣布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7条专供拼多多的生产线全面投产并接受消费者一键监督。新宝电器的加入,也可以看做是对拼多多商业模式的极大认可。

很多人可能对“新宝电器”比较陌生,但其却是家电业当之无愧的代工之王,自1995年创立以来,新宝累积了2300多项专利技术,建立了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与经销网络,成为全球品牌背后的“隐形冠军”。业内说法称:全球每10个小家电产品,就有1个是新宝制造。遗憾的是,早在2009年,新宝便推出自主品牌“东菱电器”,但品牌之路却屡遭挫折。高昂的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是东菱突围困难的主要原因。

如今,根据市场需求,打造7条专供平台的生产线,这对企业来说并不容易,不仅是企业求新求变打造自主品牌的努力,也是商业逻辑的巨大转变。这是从“以供定需”到“应需而变”,从供给侧发力到供需间相互助推,从分级营销到供需零缝隙对接。对企业来说,正在开启一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新历程。而这,对未来的商业模式,亦可以带来历史性改观。

2018年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2003年6月以来新低,一直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正在步入减速轨道,内需增速的紧缩、外需市场因条件恶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将中国带入“宽货币、紧信用”的新背景。尤其是,随着去年中国制造企业在关税纠纷下抢出口现象的逐渐结束,这种内外需市场的信用紧缩引发的国内消费潜力,未能充分转化为有效需求,这其实,正给一大批通过代工模式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隐性冠军”带来亟需脱胎换骨的阵痛。

如何将内需市场的潜在消费诉求变成能满足购买力的有效消费诉求?从宏观上看,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提质增效的发力点;从微观上看,则是企业转型升级、开疆拓土甚至克敌致胜的突破点。

无须讳言,目前,牵制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供需模式带来了较大的交易成本,因此,如何降低供需链条间的交易成本,无疑成为了企业发力和破局的聚焦点;毕竟,商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闭环中,价格占比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也即如何建立商品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上,若能有效降低商品与消费者间的信任成本,探索一条供需融合新范式,将有助于将大量潜在内需挖掘成有购买力支撑的有效内需。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可以说是探寻潜在内需转化为有购买力支撑的有效内需的一种可行尝试。其逻辑形式是打通生产与消费间的信息流,在前端通过创新的“可视化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让消费者看清生产全流程,以降低供需双方信任成本,在中端将所有生产信息同步至平台进行备案,实现商品全链路可追溯,降低交易过程的信任成本,在后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发建议并倾斜流量资源,实现按需定产,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充分挖掘消费者消费满足度等。

这种前台、中台、后台的无缝协调,理论上既可以低信任成本地帮助国内一大批隐形冠军打造品牌,使其享受品牌附加值,同时又可以极大地减少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交易链条,营造一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新供需范式,从而将大量因交易环节产生的成本让渡给消费者,极大地提升商品的性价比,从而将大量潜在内需激活成有购买力支撑的有效需求。

当然,目前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还主要集中在打通生产与需求的信息流上。这只是推动供需融合、应需定制的基础一步,即供需信息的互联互通,离引发一场创造性破坏的新共享经济模式还有不小的距离。

为此,拼多多若要有效完善其“新品牌计划”绩效,使其变成一场用个性化灌注的供需融合新范式,实现生产即消费的新型场景化,还需要进一步借助其独特的社交电商平台,从需求端出发,推动和构建围绕其平台的全产业链精细分工协作模式。

这就要求,拼多多不仅要吸引在代工中成长起来的一些具有隐形冠军称号的制造企业,还需要吸引专业而独立的研发力量、物流等,将电商平台社交化、功能化成一种供需职能服务平台,真正极大化不同特长企业间的相互助推效应,推动企业摆脱木桶理论,形成专业+专注、供需协同共享的深度合作范式。总之,我们期待新品牌计划能够以需求端为支点,打开“创造性破坏”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