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2018年PM2.5之仗成绩单:同比下降11.8%,秋冬季不降反升

董瑞强2019-01-17 19:5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年PM2.5之仗成绩单已出炉。

1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已于近日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市政府发送了2018年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通报函,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长三角地区41城、汾渭平原11城去年PM2.5同比变幅分别进行了排名。

引人关注的是,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在此次排名中与其它重点区域有所不同,该地区2018年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要高出全年13微克/立方米(μg/m3),且同比不降反升。而长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这一数值分别高出全年6μg/m3和9μg/m3,且均出现同比10%以上的降幅。

通报显示,去年全年京津冀及周边28城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50-74μg/m3,平均为60μg/m3,同比下降11.8%;10-12月这一数值范围增为52-97μg/m3,平均为73μg/m3,同比上升2.8%。

其中,北京(52μg/m3)、长治和晋城(并列第二,57μg/m3)三城PM2.5平均浓度最低。而安阳(97μg/m3)、开封(91μg/m3)和保定(90μg/m3)三城PM2.5平均浓度最高。

从全年PM2.5平均浓度看,去年这28城有27城同比下降,只有开封市同比上升。而从10-12月看,28城仅有10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中天津等9城降幅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

邯郸、济宁和长治10-12月PM2.5平均浓度降幅排在前三,同比分别下降16.5%、13.2%和10.9%;天津、沧州同比持平。其余16城不降反升,开封、安阳和廊坊升幅排前三,同比上升26.4%、21.2%和20.4%。

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大气污染防治实际上是一个长期过程,去年11月重污染天气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浓度之高,超出了公众想象,尤其是京津冀及其周边一些地区和城市大气污染出现反弹,影响了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考核任务的完成。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期粗放发展形成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黑、产业布局偏乱等问题,制约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该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逐步解决相关难题,成效正在显现。

去年汾渭平原11城被纳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督查区域,该地区去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49-69μg/m3,平均为58μg/m3,同比下降10.8%;10-12月该数值平均为67μg/m3,同比下降10.7%。其中,吕梁PM2.5平均(52μg/m3)最低,咸阳(85μg/m3)最高。

这11城在去年有10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12月这11城有9城该数值同比下降且降幅均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要求,其中,吕梁、运城和渭南降幅排前三,同比分别下降27.8%、20%和16.5%,而洛阳、三门峡不降反升,同比上升9.7%、8.1%。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数据,长三角地区41城去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44μg/m3,同比下降10.2%。10-12月PM2.5平均浓度为50μg/m3,同比下降13.8%;舟山(20μg/m3)、温州、台州和黄山(3城并列第二,28μg/m3)PM2.5平均浓度最低,而阜阳(76μg/m3)、淮北和徐州(并列第二,73μg/m3)浓度最高。

生态环境部在通报中表示,长三角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个别城市在部分时段内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这41城有34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城同比持平,4城同比上升。而10-12月这41城有37城该数值同比下降且降幅均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

其中,衢州(同比降32.7%)、温州和台州(并列第二,同比降30%)降幅排名前三;苏州PM2.5平均浓度同比持平;南通、盐城和常州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28.9%、8.9%和5.6%。

陈荣强认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他看来,源头治理仍是根本,首要瞄准无组织排放问题。要坚持科学精准治霾,避免环保“一刀切”,采用网格化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真正解决监管难题,让压力层层传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