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消费金融年度展望,行业能走出低谷吗?

2019-01-22 11:12

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关于消费金融这个行业的前景。目前纵观整个行业,有一个词叫“寒冬”——互联网金融行业寒冬。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发现这个信号,例如很多上市公司估值在缩水、很多平台的季度放贷量在萎缩、包括P2P行业的集中暴雷等等。寒冬对于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好像是一个大家很普遍的感受。但是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我们还不能说它是“寒冬”,因为不少机构,比如银行,比如一些做金融科技开放平台的巨头仍然在这块持续发力,好像日子过得还不错。所以说对于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关键词,我认为“分化”比“寒冬”更合适。

首先看一下持牌机构,也就是银行的消费金融数据。2018年3季度,银行个人短期贷款新增7500亿,无论是同比还是去环比,都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说明银行的消费金融贷款,一直在延续着增长的趋势,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绝对额的增长依然非常强劲。

所以如果站在银行角度去观察消费金融这个行业,可以认为这个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增长通道当中。包括我们去看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会发现无论发卡量还是代偿余额也都保持着快速增长。同时,因为很多银行是通过助贷方式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巨头建立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把自己流量和金融科技能力跟银行的资金结合在一起,日子获得也不错。所以综合来看,银行和巨头两类机构在2018年日子过得还可以。

回到典型的创业型互金平台来看,它们的确在业务上经历了困难和波折。以头部代表性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季度放贷规模从2017年4季度以来一直处于快速萎缩过程中。包括尤其是我们看到一些P2P行业,因为经历了集中暴雷事件,贷款余额和成交额都出现了快速萎缩。

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出现这样一个分化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决定一个行业发展有两方面因素,一是需求,一是供给。从需求端来讲,个人借款欲望一直很强劲,包括个人借款需求也可以被刺激和激发出来,,所以借款端需求并没有萎缩,原因主要出在供给端。从供给端来看,银行等持牌机构仍在大力布局,互金机构却不断萎缩,并非战略层面的有意为之,而是受制于资金渠道收窄,不得已而为之。

2016年以来, 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尤其是现金贷行业处于蓬勃发展中,迎来了风口。贷款业务的高增长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除了放贷机构自身资本金以外,资金来源主要是两块,一是P2P背后的个人出借资金,一是机构资金,主要还是不差钱的持牌机构。2018年以来,P2P的爆雷潮导致个人资金外流,强监管环境下,机构资金也变得谨慎,大幅提高了合作门槛。资金渠道被切断后,互金平台无钱放贷,放贷能力大幅缩水,营收、利润包括股价也都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了分化的产生。

以上是对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演变现状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要基于这个现状,来预测下2019年的行业发展趋势。

在此之前,还需要搞清楚一点,即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于行业发展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银行,当持牌机构逐渐成为行业主导者、地位越来越强的时候,其实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资金的风险偏好会不断降低。届时,越来越多借款人可能是越来越难借到钱,或者说我们叫普惠金融的群体,长尾客户或者叫征信“白户”或者叫“年轻人”,他们越来越难借到资金,融资难的问题慢慢就会凸现出来。这样的一个现象,如果站在消费金融行业自身角度来看,可能有合理原因和地方,但是如果站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等宏观的视角来看,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在我看来,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机遇,可能就隐藏在消费升级这个大的宏观进程中。先看一下消费升级的过程, 2013年以来,我们提到实体经济,常用的一个词是“低迷”,其实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你会发现最终消费对于GDP增长率贡献一直在提升,2013年只贡献47%的GDP增长,到2018年前3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了78%的GDP增长,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火头车,是主要动力源。最近刚刚召开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促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消费的需求。2018年 8月份银保监会也发文称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经济拉动作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取代的,起码在2019年和2020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消费从哪里来?消费从年轻人、90后这里来。这里有一个统计数据,CNBDATA,数据源来自天猫、淘宝、苏宁易购等合作伙伴,数据显示,近年来,90后的消费占比在快速提升,已经趋近于80后的消费占比, 80后消费占比虽是主流,但还是逐渐下降的。这背后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我们在谈到消费的时候,80后这群人目前到达30岁到40岁的阶段,这个阶段除了房子和汽车,其他的消费基本上可挖潜力并不大。相反,18岁到28岁阶段的90后他们才是未来整个社会消费的潜力所在。所以如果我们想促进消费增长和升级,其实未来需要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金融产品的支持,主要是消费金融产品的支持,这是站在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金融行业需要承担的责任。

那站在银行角度来看,其实恰恰认为90后这两亿年轻人,属于信贷高风险人群,是他们收入低、没有征信记录、超前消费的观念并不健康等等,对于这类客群,银行一贯是敬而远之的,对他们的信贷支持并不足。

所以,如果说消费金融行业还延续当前分化的局面,主流机构占据越来越主导地位的时候,导致这个行业里一些真正做次级客群、做普惠客群、做征信白户客群的供给者不足的话,其实不利于消费升级发展,站在宏观层面来讲未必是好事。所以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在政策方面的限制,有可能逐步放松。监管机构需要为它们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为它们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让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来发挥通过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的这样一个重任。

下面这个是奥维咨询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消费贷款余额8.2万亿元,线上互联网占1万亿,另外7.2万亿来自于传统金融渠道,也就是说其实新兴金融机构占比重并没有那么高。虽然从印象上看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在蓬勃增长,但从数据来看不高。客户类别来看,普惠人群贷款是1.8万亿,有征信记录人群是6.4万亿,可见对没有征信记录的人群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构建立体供给体系才能更好促进消费在经济增长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我认为消费金融行业风口依旧的原因,从宏观层面找到的重要支撑点。

当然如果分析行业的走势,我们可能需要考虑政策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和大环境。但若具体到每一家机构,更多还是要练好内功,如何低成本获客,如何发展自己的金融科技等等。

其实,无论是风口还是寒冬,从模式层面,从业务本质层面来看,金融科技驱动消费金融发展的的规律和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也会逐步加深的,所以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讲,无论当前的日子好还是不好,无论是巨头还是互联网平台,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都是需要持续加强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实力。

接下来我以苏宁金融为案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苏宁金融是以苏宁银行为核心,主要有苏宁金融服务公司、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三个主体。从业务模式上看,苏宁金融的业务策略其实就是以核心金融科技为支撑,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五大块的业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微小商户金融、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和产品销售,其中产品销售主要是指代理销售各类产品,如保险、基金等。

就消费金融来看,苏宁金融有三款产品:任性付、任性贷、升级贷,这三个产品可以覆盖不同的客群,其中升级贷由苏宁银行提供。

消费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科技的投入与支持,最典型的金融科技集中在大数据风控相关领域,包括做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反欺诈,帐户预警,设备指纹识别和黑产的监控等等。说到反欺诈,行业当前存在着的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多投借贷,因为当前行业内的数据共享并不充分,所以,苏宁金融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了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当前有接近500万数据,有7家机构介入,大家一起把数据共享起来,可以更好地防范多投借贷和欺诈风险。在消费金融领域,苏宁金融也上线了催收机器人、智能客服等,发挥人工智能在提升金融效率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最后,回到行业层面看,希望行业的2019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我关于消费金融的行业展望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