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寻”变

李紫宸2019-01-26 08:5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这一次,本钢集团或许真的要打破沉寂了。混改、与央企的重组,所有的可能性同时聚焦到了本钢的头上。

四个月之前,辽宁省政府将本钢集团定为了混改单位,现在,混改被当做辽宁国资国企改革一场“重头戏”,用本钢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继壮的说法:“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本钢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深入骨髓的变革,不仅是在开展一项工作,更是在创造历史。”

在更高层面,寻求鞍钢、本钢重组的可能性亦未被放弃。只不过,从眼下来看,围绕本钢与鞍钢的各参与方,尚未能就重组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对于本钢的未来,辽宁省政府希望,一方面推进混改,探索与民企资本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如若鞍钢、本钢能够在多方协同的作用下顺利实现重组,辽宁省政府亦会予以支持。

这家辽宁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将要归于何处?

“神秘”访客

2018年4月11日,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下称“本钢集团”)迎来了一位重要的访客。

本钢集团板材冷轧厂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在车间看到了这位“尊贵”的客人,彼时一同与之前来板材车间考察的还有当地规格颇高的政府人士:本溪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田树槐以及包括副市长刘艳萍,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会奇,副市长于庆伟、牟傲风,市政协副主席、市卫计委主任王佳才,市政府办公厅主任赵永来等人。

本钢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继壮向客人介绍了板材冷轧厂三冷轧工序的生产情况。2015年陆续投产的三冷轧工序,被本钢认为是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设备,能够生产国内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最高强度汽车用热镀锌板。该集团的板材现面向全国市场,高强钢产品也已经开始挺进高端市场。

客人是辽宁方大集团董事会主席方威,这位中层管理人员并不清楚方威来访的目的。在他的眼中,方大系的钢铁产品当中板材并不起眼,他甚至不清楚方大集团下属的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简称“九江钢铁”),也有少量板材的生产。

但他听闻,方威是中国钢铁领域中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大佬。方大集团的壮大,离不开方威发迹早期连续多笔的收购案,这不仅在钢铁业务板块,碳素、化工、医药等业务领域莫不如此。上述九江钢铁以及同处于江西省的方大特钢和萍安钢公司,正是方威于多年前通过重组得来。在资本市场,方威被认作是一位嗅觉灵敏的猎手,他善于瞄准那些身处变局的国有资产,并在合适的时机出手。

2018年10月中旬,接近本钢集团和辽宁方大的钢铁行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辽宁方大集团已经在和本钢集团接触,接触的原因或许正与方大试图入局本钢有关。

上述人士不愿给出更加具体的信息。2019年1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就此事向方大集团下属公司方大特钢一位高层求证,但未获对方的回复。

与这一官方未能予以回应的消息隐有关联的是本钢集团的混改计划。

2018年9月19日,本钢板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本钢集团通知,本钢集团本钢集团在当日获悉,辽宁省政府已将本钢集团列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单位,本钢集团拟筹划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是时隔两年之后,本钢集团再次被辽宁省列为混改的对象。2016年8月,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在其官网发布《辽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转让公告》,表示:“为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省政府决定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首批出售本钢集团、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辽宁能源集团、辽渔集团、抚矿集团、沈煤集团和铁法能源等9户企业股权。”但几天之后,在该交易所新发布的《辽宁省属7户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推介》当中,本钢集团却被从这9家混改企业名单中划去。

2018年8月31日,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推出《辽宁省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48个项目推介合辑》。这次,涉及到本钢集团的混改对象,具体到了集团下属的四家非核心子公司,分别是辽宁恒泰重机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辽宁恒通冶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混改项目、本溪钢铁(集团)信息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混改项目、本钢矿业公司矿产资源合作开发项目。

仅仅半个多月之后,本钢板材的前述公告,再一次重新定义了本钢的混改——混改的对象,不再是这四家非核心子公司,而仅仅表示是“本钢集团”。值得注意的还有,上述公告同时明确表述:“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不会导致辽宁省国资委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发生改变。”

方大系入局本钢集团?

这里面中充斥着太多的疑问: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进入本钢哪一层级的公司?仅仅参股抑或是意在取得控制权?

2019年1月24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本钢集团宣传部负责人,对方向经济观察报明确,本钢集团的混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但除此之外,对方不再给出更加具体的信息。

同一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就包括本钢集团在内的辽宁省国企混改最新进展,致电辽宁省国资委办公室以及相关业务部门,截至目前尚未获得回复。

两线并进

本钢集团的官网上,至今还能找到一条关于几个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前去本钢集团调研的新闻。

2018年3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巡视员夏农、工信部原材料司副调研员文刚、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处长李晓明以及中钢协相关人士组成的调研组,对本钢集团进行了调研。辽宁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国资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一同参加了这一次的调研。

上述部委人士先后去往沈阳市和本溪市会见了辽宁省政府和本溪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其后前往本钢集团和鞍钢集团进行了调研。这是一次话题明确的接触,调研正是为本钢的去向安排而来——尤其是,寻求本钢集团并入鞍钢集团的可能性。

这显然不是一场容易达成全体共识的调研——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眼下支持鞍鞍钢、本钢重组的已经占了多数。但只要有一方持不同想法,重组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接近各方斡旋力量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合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本钢和同在一省的鞍钢之间同体制竞争比较激烈。合并之后,双方通过联合采购、联合研发、联合销售,效益方能得以最大化。另一方面,合并之后,对于两级地方政府而言,“饼子”做大了,在税收等方面不但不会减少,反会更加受益。

但对于不同当事方,考量的角度还是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本钢集团所在地本溪市而言,本钢集团一旦与鞍钢集团重组成为央企之后,本溪市一级能够掌控的资源将大为减少。事实上,本钢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国企,其影响力渗透到当地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地方管理者在现实层面难以做出“割舍”。

接近各方斡旋力量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辽宁省政府在彼时做出表态:一方面,包括本钢在内的辽宁省国企混合所有制要继续推进,同时,如若鞍、本重组能够顺利推进,辽宁省亦会支持。也就是说,围绕本钢的未来,将采取双线并进的方式,最终要看哪一个能够成功落地。

本钢集团官网消息显示,2018年12月26日,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调研集团资本管理部。陈继壮指出,“当前,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本钢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位为今年辽宁国资国企改革一场'重头戏'。本钢集团资本运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本钢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深入骨髓的变革,不仅是在开展一项工作,更是在创造历史。”

陈继壮介绍,目前,本钢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正按照预先的计划稳步推进。陈继壮要求,本钢集团资本管理部要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组织相应的专业工作组,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这是公开可见的关于本钢集团混改的最新进展。

归处

接近鞍、本重组各方斡旋力量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要加快实现鞍、本重组,需要更高决策层的出面。”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经济观察报分析,同为央企的宝、武重组在前期筹划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跨越层级的鞍、本重组势必面临更多的障碍。如若混改,涉及到国企和民企的重组,同样需要跨越一些壁垒,包括财务方面、管理、企业文化等等。不过,对于民资入局的可能性,利好因素在于,辽宁省政府应该也有所意识到,东北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需要换输入新的血液。加之混改在提速。

前述接近各方斡旋力量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如果是从集团层面进行混改,恐怕并不容易。本钢集团身为辽宁省内体量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资产规模在上千亿级别。本钢集团官网显示,本钢集团现有员工8万人,资产规模145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粗钢产能2000万吨,是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位列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20位。

上述人士认为,从集团层面参与本钢的混改,首先意味着巨量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投入对于民企钢企来说,一方面实力未必允许,另一方面也未必敢于轻易尝试。“民营资本入局,初衷在于能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发挥民企企业的灵活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如果只是参股,那就成了财务投资,没有控制权。”该人士表示。此外,从本钢集团的角度看,其目前是何想法尚不可知。

从过往的重组案例看,民企资本更愿意在重组对象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抄底进入。此前东北地区一系列钢企破产重整,都是属于这样的类型,重庆钢铁亦复如是。再早之前,山西的海鑫钢铁,也是在出现危机之际,重组方以几十亿元拿下了800万吨的钢铁产能。

不过,如若从二级子公司入手,则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例如本钢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本钢板材。截至目前,本钢板材总市值约为133亿元,流通市值则为94亿元。和母公司本钢集团相比,本钢板材的体量要小上很多。

“行业兼并重组在行业景气时期推进的难度会更大。”王国清告诉经济观察报。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尚未完成一例重大的兼并重组案例。

接近政策层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按照原本的想法,2018年国家意欲重点推动钢铁业的联合重组,但最终没有成果。原本计划要在2018年底出台的兼并重组政策,但也没有如期出台。

2016年02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简称“6号文”),也即主导过去三年钢铁产业政策的文件。

“6号文是一套组合拳。现在1.5亿吨的过剩产能化解完了,后面还有一些措施必须实施,包括去杠杆和兼并重组,如此钢铁行业才能真正脱困。目前还只是扭亏。”上述人士表示,“后续,一定会持续推动兼并重组工作。”

这源于中国钢铁业显著低于其他基础工业的行业集中度。上述人士介绍,目前,40%左右的行业产能涉及到国资,需要政府去推动,剩下60%左右是民营企业产能,近年能够看到民营资本在主动兼并重组。

王国清介绍,2017年,中国前十家钢铁企业累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CR10)为36.9%,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2018年以来,河北、江苏、河南等地陆续出台钢铁产业整合规划。而钢铁行业并购基金逐渐成为钢铁产业整合的市场化、资本化运作主体。继2017年中国宝武集团联合WL罗斯公司、中美绿色基金、招商局集团设立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整合重庆钢铁资产以来,另有长城河钢产业发展基金、山西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华宝冶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三个并购基金陆续成立。

但钢铁韩行业兼并重组在现实层面的缓慢进度依然摆在眼前。王国清认为,在眼下行业身处景气期,兼并重组的难度依然很大。对于国有钢企而言,抛开地方政府的其他利益考量不言,在企业能够普遍盈利的情况下,地方兼并重组的动力明显不足:这从过往两、三年中的兼并重组案例即能看出。以东北特钢为代表的一批东北地区国有钢企的重组,均为企业破产重整,不能自救的情况下,民营资本才得以介入。此外,重庆钢铁也是类似的情况。

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则表示,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组合拳中,去产能最先也最快得到了落实,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有明确、完善的责任机制,这包括由有关部委牵头、定期举行部际联席会议,各省负总责、严格落实责任等办法措施。

上述人士说:“中国钢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产能过剩,而是集中度低的问题。”

也因此,中国钢铁迟早将进入加速兼并重组的时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资深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