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世界:忧虑民主

朱与非2019-01-27 02:3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朱与非/文

2018年距一战结束正好一百周年。因为一战而酝酿的国家间联合的趋势,或者说威尔逊主义,在百年之后有着反向运动的迹象。英国脱欧、美国退群(包括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以及德、意、波、匈在欧洲议会大选前打出来的反欧盟旗帜,都在暗示或印证着一股汹涌澎湃的“反全球化”潮流。

被视为右翼民粹主义代表的“特朗普主义”坚持以修墙为己任,其明显针对非法移民的目的背后,还包含美国建政以来WASP(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新教徒)群体在文化优越观点上的“美国例外论”和国际行为上的“门罗主义-孤立主义”影子。

从民意表达来讲,右翼民粹主义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民主声音;但从民主的建制目标来讲,它又是一种逆流而动。对于“民主失败”的忧虑出现在政治话题的主流中。

本辑刊选的德语原创图书依然从兼顾世界大势和德语世界小气候、德语创作特色和中文读者兴奋点上去遴选。

《不堪重负的和平:1918-1923年的凡尔赛和世界》

对莱昂哈特来说,“1918年的和平缔造者已经是不堪重负的了”。一战结束后,各国外交官们来到巴黎,他们在缔造和平之外还想确立一个世界新秩序。威尔逊带来了两个纲领:民族自决和保护少数群体。而作者注意到,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中同时包含着民主自治的要求,而这是否适用于当时的殖民地,则又是被威尔逊所排除在外的。“凡尔赛和约”被期待过高,而实施却困难,有些许诺甚至互相矛盾。

这部1531页的大部头历史著作在材料之广博程度上令人震惊。作者莱昂哈特是弗莱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在2014年已经出版了一部《潘多拉的魔盒——第一次世界战争史》。

《群岛》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fa)上。作者以极为准确而细腻的笔触,回溯性地描述了三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的沧桑往事。这部家族史的故事历时100年,涉及几代人在西班牙内战、弗朗哥时期等的生活和经历,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以巧妙方式融为一炉。

故事开头是这样的:“现在是2015年7月9日,下午两点零几分。在加纳利群岛的首都拉拉古纳,气温是29.1度,到17点27分会达到31.3度,当日最高温。天空朗照无云,蓝天透亮,仿佛它也能透彻明白。”此书荣获2018年德国图书奖。

《天文学家和女巫

——开普勒和他的时代》

这一次,开普勒要为他母亲而战!1615年的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的73岁老母亲被当做女巫推上审判台。开普勒在天文学上为哥白尼体系辩护,奠定了近代科学世界观的开端。而这次他必须为母亲辩护,背后隐含着科学与迷信的一次交锋。

作者以微历史的视角展现了一场多层次的冒险。在一个科学的过渡时期,人们还不能分辨信仰和巫术的区别,开普勒通过艰难的实验和探索,试图说服法庭,他的母亲无罪。作者卢布拉克是常年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德国历史学家。

《蛰针和国家

——蜜蜂、马蜂和蚂蚁史》

蜜蜂、马蜂和蚂蚁是地球上隐秘的王者。它们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除虫者、授粉家和森林卫士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也害怕他们的蛰针带来的疼痛。蛰针是这个昆虫群体的重要发明,是许多重要功能和生存策略的基础。

该书讲述蛰针如何被使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疼痛在这类生物进化史上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我们人类能从这类群体动物身上学到什么。作者是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兼洪堡大学教授。

《民主的生存危机》

此书处理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主危机问题。1920年代,出现了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种现代社会的替代模式。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所陷入的争执并非内部的或表面的,而是根本的和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哈克的这部观念史著作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严峻的观念发展路向,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二战”之后的世界民主化格局。这些讨论并非没有时效性,极权主义思想从未真正消失过。哈克现为德国哈勒大学的政治学教授。

《德语,不闷——开明爱国者要义》

这部书可以被看做是在论述德国人的“有趣”心灵。在闻“民族主义”而色变的今日德国,“爱国者”这个主题受到警惕,但是,多恩的这部崭新著作以其鲜明主题和博雅论述而广泛虏获读者的芳心。它对于所有想要理解德国的人来说几乎是必读书。多恩在2011年出版的德语文化史百科全书《德国心灵》可以看做是本书的前奏。

《迷雾中祈祷:信仰还有未来吗?》

这是两位当代德国重要思想家之间关于信仰的对话录。鉴于斯贝曼在2018年12月刚刚去世,我们可以循迹出发了解一下这位精湛的伦理思想家的思想。信仰问题似乎不再是现代人生活的核心,但又以各种无信仰的方式——比如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和作为心理学处理对象的心理疾病——表现出来。两位思想家在当代背景中讨论了神、社会和教会的问题,主要关涉信仰和信仰缺失、教会的适应性、规范和现实的关系,以及“方济各现象”。

《民粹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民粹主义是我们对今天广泛兴起的一股反建制精英、反全球市场的政治运动及其思潮的概括。马瑙意识到,它不能以单纯的左右派别来划分,因为它“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在南欧是左翼民粹主义,在北欧则是右翼民粹主义。

本书从经济增长模式、社会福利国家宪法的角度,也即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民粹主义。它也广泛涉及了时事政治,包括对德国另有选择党(AfD)的分析。马瑙是德国不莱梅大学的政治学教授。

《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

久负盛名的法兰克福学派传人霍耐特教授,用一部新著回顾了关于“承认”这个被黑格尔所论证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的历史。他在书中首先区分了观念史和概念史。所谓观念史是要研究不同经典作者间真正发生的承传和影响史。为此他揭示了在“承认”概念上分别从法国的卢梭到萨特、从英国的休谟到密尔、从德国的康德到黑格尔的不同演绎阶段。法国的启蒙(Reconnaissance)带有个体自我丧失的危险,英国的承认(recognition)是规范性的自我控制的条件,而德国的承认(Anerkennung)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敬重的实行形式。

《蛮夷的上帝》

这是一部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入围了2018年德国图书奖的提名短名单。对施益坚来说,“蛮夷”既可以指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人,也可以指英国人眼中的清朝人。这个词双关性地指向了某种“不可理解的”历史事实:为什么信仰西方人的上帝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如此惨烈的社会悲剧?这个话题在西方和东方同样令人感兴趣。它是某种文化差异和混合之后的极端化表现,而作者通过一部小说带领我们进入其中。施益坚是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汉学家,当他发现自己写小说也能成功后,开始了他的小说家生涯,《蛮夷的上帝》是他的第四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