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就业机会?专家这样支招

刘睿2019-01-27 11:2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刘睿/文 2018年下半年,各个公司裁员风声不断,多家媒体报道了阿里、华为、京东等企业全面缩招过冬的消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伊始,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降薪裁员消息时有发生,更不用提整个行业都处于调整期的P2P行业。国外企业也不乏裁员消息,就在1月上旬,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宣布将裁员10%。

2019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就业寒冬真的来了吗?

就业暂未出现“大寒” 企业趁机“腾笼换鸟”

来自政府方面的数据显示,整体就业状况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冷”。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从了解到的情况看,互联网企业的招聘和用工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6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岗位供给总体大于求职人数,据人社部对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供求数据统计,2018年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始终保持在1以上,四季度为1.27。

不过,经济下行确实给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稳”就业。2018年12月29日,北京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等促进就业措施。河南、浙江、福建等地随后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BOSS直聘CEO赵鹏认为,从2008年开始,每隔2-3年都会有一个小的经济周期,体现在企业策略上,则是出现一些裁员缩招行为。不过赵鹏同时表示,企业缩招行为往往被投资人和媒体进行了放大。“最近一个新闻说某厂裁员300人,我到BOSS直聘后台看了下,发现这个厂有400多个招聘职位是活跃的。活跃的招聘者有100人,其中30%是部门负责人,70%是HR招聘官。”赵鹏说,“很多大厂在趁机‘腾笼换鸟’。”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表示,互联网大厂依旧保持了比较高的活跃度,并未出现所谓断崖式裁员,但部分企业招人岗位出现了一些变化。赵鹏将企业用人分为4类:贵而好用;贵而不好用;不贵而好用;不贵而不好用。总体上,不贵好用的人是企业腾笼换鸟的目标。以上述某厂为例,该厂在招岗位对工作要求没有降低,但薪资区间发生了变化。“这不是趁火打劫,冬天大家都不好过,这是企业在有组织地招一批性价比更优的人。”赵鹏说,不贵好用的员工值得更高的薪水,贵而好用的人应该放在公司的核心部门。

企业优化布局,也可能在裁员的同时创造新的岗位。2018年11月,运营多家宜家门店的Ingka集团宣布未来2年裁减7500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宜家方面解释称,裁减的员工非全部离职,而是部分岗位调整,未来计划在全球拓展到30个新的小型商店,重组后或将带来1.15万个就业机会。

BOSS直聘平台数据显示,三季度招聘需求同比增长20.9%,环比增长36.5%,环比增速相较于二季度有所下降;四季度进入年末求职招聘淡季,环比增长14.5%,人才需求增幅出现回落,但同比2017年仍有21.8%的增幅。

赵鹏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当下环境可能反而有助于其网罗人才。在日常的人才市场中,平台大、品牌大、影响力大、薪资高的大企业对一流人才有着非常高的吸引力。而在整体氛围比较紧张的“寒冬”时期,大公司缩招,创业公司招到人才的机会则会增加。“‘大厂关门我开窗’,往往在冬天的时候,创业公司才更有机会在田间地头逛到一个特别牛的人。”赵鹏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总体用工增速出现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持续多年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劳动年龄人口(16至59周岁)为100582万人,2018年末劳动年龄人口降低为89729万人,数年间持续减少了1亿多人。

2019年人才趋势:未来型技能人才抢手

虽然招聘岗位数量目前没有明显变化,但岗位要求提升的趋势已渐明显,用工单位对求职者提出更多要求。BOSS直聘发现,过去一年中,不少非技术岗位也开始对求职者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要求。以产品和运营为例,更多雇主希望产品、运营类人才能够充当半个数据分析师,既理解业务本质,又了解如何处理混合数据,依靠自身力量提取并消化数据,推动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

BOSS直聘日前发布的《2019年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拥有未来型技能、大数据技能、管理培训一体化技能的人才将越来越抢手;基础客服,仓储、分拣,基础翻译等岗位的求职者则面临着在几年内被淘汰的风险。

未来型技能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识别等。这些技能或多或少重塑了原有技术体系,带动关联行业产出效能大幅提升。企业为未来型技能人才所付出的薪酬总量正以倍数级速率膨胀。过去三年中,大部分未来型技能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0%,其中图像算法、语义识别等应用型技能年均需求增幅达3倍以上。2018年,所有要求掌握AI、算法、智能识别等相关技能的岗位,年度薪资总和规模至少达到15亿元,较2017年增长5.8倍。即使是部分数字化程度略低的传统产业(例如农业、交通等)也在尽可能开出行业内顶薪,以争抢拥有未来型技能的核心人才。除了在薪酬上占据优势外,掌握未来型技能的人才在职场中更受欢迎,被雇主主动关注和收藏的次数处于70分位值以上。

常濛表示,2018年,人才需求的增幅最高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教育、消费品、泛文体娱乐、机械制造和广义广告文化传媒。其中,教育是今年以及接下来几年,高度看好的一个行业,特别AI+教育。机械制造业全面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人才需求主要是出现在智能制造领域。以往人才需求较大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跌出前五。

科锐国际则认为,科技创新依然是增长主力,核心技术及跨界复合型人才持续紧缺;复杂性不确定性成为常态,风控合规、成本管理、精细化运营人才需求上升;人才择业更加理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引才机制带动人才回流。受政策影响,过去高速发展的领域整体薪酬出现调整回归的趋势,比如地产 、区块链、体育等行业;部分行业处于调整转型期,比如金融、传统影视娱乐行业、部分外资消费品企业出现裁员、冻编、收缩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求职者来说,只有“学习再学习”,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时代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很难出现既有技能能够一直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形,无论是否处于求职状态,员工都需要不断更新原有技能,甚至扩展自己的技能树,才更具有竞争力。

以制造业为例。在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招人难问题已存在多年。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一些企业依靠提高工资挽留工人,导致成本增加。另有不少企业依靠升级生产线,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但据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懂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不仅要花钱买设备,还要花钱培训工人。不少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

在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薛延波看来,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主导产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雇主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正发生深刻转变。技术的快速迭代重新定义了长久以来企业对人才的筛选规则,重塑着劳动力市场架构。对此,常濛表示,学习力是对求职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人对于机器的优势。

对于求职者而言,BOSS直聘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未来型技能:第一、未来型技能的超前特性。无论求职者还是企业,在磨炼超前思维的同时不要盲目追逐风口,而应该不断夯实技术功底,并始终密切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第二、未来型技能的多学科特性。通过对BOSS直聘平台上近5年毕业的本科生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已经很难找到某个专业的人才仅从事单一职位的现象,从事机器学习的求职者来自于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在内的67种专业。

而对于企业来说,薛延波认为,企业应将思维从“人力资源”时代转向为“人才资本”时代,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加强调单个人才带来的价值,这与需求量、价格、技能和成长曲线相关。“‘人才资本’时代,组织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是创新的发起者,每个人都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