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没味儿?来点仪式感吧

海若镜2019-02-04 09:4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辞旧迎新

除夕 

人生不易,全靠演技。春节假期,必须有“仪式”来加戏,好不容易凑齐的一大家子人,从贴春联、包饺子、搓麻将、要压岁钱等传统过年套路,到吐槽春晚、抢群红包、拍抖音、写返乡日记等新型春节动作,仪式可能一直在变,但情感却始终浓烈。

春节回家,是中国人多年未变的共识;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高的集体仪式。

那么,具体是哪些仪式,或者怎样的氛围,让你的春节“年味儿十足“?当编辑部的记者们向五湖四海的朋友抛出这个问题时,收到的答案基本可归为两类:仪式非常多的,以及没什么仪式的。

除却个体观察力、感受力的差异,更多是地域的不同、城乡的区别,有些地方的春节仪式显著异于平日,而有些人则在类似平日的春节中感受到特别的仪式感……

1、家乡坐标:湖南 芷江

小时候最有仪式感的当然是放爆竹,现在就只剩下吃了,不是鸡鸭鱼肉那些到哪都能吃到的正席,而是家乡的小吃,米豆腐、臭豆腐、酸萝卜和乱七八糟这些,短暂的春节假期里必须得吃上三两回才算解了一年的馋。

1

湖南芷江特色小吃 酸萝卜(摄影:黄紫红)

“乱七八糟“是我们那儿的特色,把魔芋、土豆切了块,和着炸豆腐、海带、豆芽等寻常小菜,放高汤里乱炖,盛一碗,加一大勺油呛辣子,有点关东煮的意思,衬着南方这个时节暖软的阳光,嘴里才有了年的味道。

1

湖南芷江特色小吃(摄影:黄紫红) 

2、家乡坐标:广东 茂名

“开油镬(huo)”是我们当地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取“起镬”之意头。每家每户都会炸蛋散、油角。家里的老人每年年三十下午都会炸上一大盘“油角”,按我们当地语言的意思,就是“有角”,寓意来年能出众,又寓意“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

1

广州茂名特色小吃炸油角(摄影:黎月华)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出门去逛花市,行花街,这也是我们广东当地人过年的一大习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在我们老家,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当地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年初一的时候,很多商场、街道、村都会请来醒狮队,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

3、家乡坐标:湖北 襄阳

我们那儿过年可忙了:二十三大扫除,二十四赶年集,二十五蒸馍,二十六蒸菜包,二十七蒸豆包,二十八炸油馍、炸丸子、炸藕合,二十九做卤肉,大年三十包饺子……热闹得很,虽然会有点累,但过年嘛就是要一家人一起忙的感觉。

1

提前备好的卤肉菜(摄影:西沙)

4、家乡坐标:山东 滨州

说到我们那儿春节的仪式,那可实在是太多了。    

二十三小年:要“送灶王爷上天”,这天用米饭供奉灶王爷,烧掉旧的灶王像。然后再请(买)新像,寓意“辞旧迎新”。

1

年画:灶王爷(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三十除夕:上午贴对联、下午包饺子,包完水饺后去祭祀磕头、放鞭炮。祭祀仪式结束后回家供奉“老天爷”,而后还会放鞭炮,俗称“叫驴马”,寓意是带银子带钱到我家。

初一大早,早上6点多就要吃水饺、然后出去串门拜年、磕头……邻居、长辈都要磕头,以往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过年的时候磕个头,也就都过去了。下午时,男丁要到去世长辈的坟头祭祀、磕头、放鞭炮,寓意给逝者拜年……初二往后,依亲疏关系去姑家、舅家等亲戚处拜年,应该跟其它地方习俗就相似了。

5、家乡坐标:贵阳 贵州

在贵州,过年是要做腊肉香肠的。小时候,父母会在小院里搭个炉灶,把精挑细选买回来又用花椒、盐、酱油、白酒等等调料腌制一周的生肉放到火上熏制,灶里烧的是山上捡回来的果木松枝。这一熏烤往往就要小半周。袅袅白烟里满是肉香,火舌舔着不断低落的油脂劈啪作响。

我帮忙添添柴火,抱几个生土豆到热灰里捂着,然后在红艳艳的火光中搓着手盯着。端上桌的腊肉香肠始终没有刚熏烤熟时候的美味,因为那是从生到熟最热烈的期待,凝聚了我一个小孩子的屏息静气的注视和等待。

长大了也会在烧烤摊流连,拿着肉串却没有了小时候的欣喜与满足,缺的可能就是充满仪式感的年味吧。

6、家乡坐标:安徽

最有仪式感的就是组团放烟花吧。过年回家,我们十几个高中同学,总会组“烟花爆竹局”,虽然都是快三十的人了,但这个传统一直保留着。

大家晚上一起吃个便饭,然后到郊区河边儿放烟花、也放特别响的雷炮。看烟花表演和放烟花,感觉是不一样的,摸到一个烟花能放得很大很高,会很惊喜,象征着一年的好运气。

早几年,大家都是单个人儿来,陆续有兄弟带女朋友加入,再后来就有抱着孩子一起来的。感触挺深的是一些女同学,以前放个爆竹都会吓得哇哇叫;现在当妈了,一只胳膊就能抱得起熊孩子,另一只胳膊还要拿着仙女棒……

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7、家乡坐标:黑龙江 大庆

我今年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第一年工作没有年假,春节假期太短,所以就接爸妈来北京过年。昨天还有记者找我约拍呢——“外来务工人员不回家过年”,哈哈。

以前我们一家三口都在黑龙江,家里爷奶姥爷不在了,也没多少年味儿。想着爸妈来,可以带他们去看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逛逛庙会。

爸妈说,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也觉得是。虽然不在家乡,但是过年就是要和最重要的家人在一起,大家族有大家族的热热闹闹,小家庭也有小家庭的和和美美。

8、家乡坐标:河南 邓州

每个大年初一,我妈都要我和弟弟起大早,去县城唯一的寺庙烧香,以保佑一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当、关系和睦。早几年还有点抗拒,觉得是迷信;现在就理解了,这是做父母的牵挂和愿望,在一个神圣的地方重复一遍新年愿望,也蛮好的。

而且,过年能穿新衣服、从里到外全是新的,然后花一个小时画个美美的妆,串门儿的时候听别人夸“闺女又漂亮了”,就特开心。

9、家乡坐标:山东 泰安

小时候练过毛笔字,所以一到过年外公就要我写春联,我一直觉得外公写得比我好,但他总在正门贴我写的,让我觉得挺骄傲、挺有面子。

写毛笔字能磨人耐性,开始写春联的时候,特认真,会拿铅笔先画上一个个米字格,找找春联里的字哪个是字帖里有的,练一练,再正襟危坐地蘸墨下笔。不过写着写着就累了,所以会出现两个极端:开始的春联特工整,越往后越潦草……

还有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春晚,现在可以一边陪爸妈看乐呵,一边在群里和朋友聊天、花式吐槽春晚……两不耽误。

10、家乡坐标:四川 西昌

最有仪式感的事,应该是每年初二爬山上坟,给逝去的亲人“拜年”吧。

初二大清早,全家人就会从各地赶到山上的公墓,给老人们带来过年的汤饭、酒、肉、水果等吃食,插上香,倒“三巡酒”、“三巡饭”(倒酒时不一次倒满,分3次添酒,我猜应该是寓意要多吃多喝),向亲人跪拜,表达哀思也请他们能够庇佑后辈。以前还会放鞭炮、烧纸钱,但现在因为要防止山火,就不做这些了。

春节上坟拜年时,气氛还是蛮轻松,家里人会带上凉拌鸡、凉粉呀一些好吃的,祭拜后就席地而坐,边吃午饭边打扑克,有点像春游的感觉。吃过之后,就收拾东西舒舒服服地回来。

是什么让春节变得特别?

寥寥列举几个,会发现尽管大家身在不同的地方,但有许多春节元素是中华儿女共通的记忆。不少人觉得长大了、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曾经只有在春节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平时轻而易举都可以满足。

那么,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让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变得特别、独具春节的欢喜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