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信 |写给广州牛仔城的经营者们:和崭新的城市力量一起重生

张锐2019-02-10 10:05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者按:这是一封来自经济观察报记者的拜年信。新春之际,我们决定写下这封信,信的那头是你——我们的读者,采访对象,曾经支持过我们,或被我们报道所影响的朋友。每一个你,与我们共同见证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已经闻到浓重的中国年味儿,不过,我们更希望这封信,能够给你带来更多幸福的温度。我们相信,这是我们另一次聚首的开始,在你们熟悉的新闻报道之外,告诉你,那些报道过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告诉你我们前行中的思考,以及我们所捍卫的信念。
 
 

 广州牛仔城的经营者们:

你们好,新春吉祥!

我跟你们一样,也是这份报纸的读者之一。这份暖黄色的报纸,每一期出刊总给我莫名的感动和安宁。

今年年会的时候,听到一位同事在台上说,希望2019年能够做更好的内容,做出更多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报道。

这句话让我感动,也让我敬畏。也正因为此,我时常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交稿,希望自己能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的署名负责,能理直气壮的回答来自这些稿件里的质询。这件事简单又困难,我依然在努力。

这封拜年信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向广州牛仔城的经营者们传达新年的问候。尽管新的一年里,你们可能还会持续面对更多的选择与放弃。

对牛仔城的关注最早是从临近地区一位政府人士口中得到的消息,因为广州增城区新塘环保整改行动,大量的洗水厂因排污不合格而被强制关停,一些工厂为了继续经营只能搬去附近比较偏僻的地方,晚上借电、借水偷偷开工,为了所谓的“生存”。政策一日日收紧、经营者们见招拆招地打游击战,能熬的熬,熬不住的就散,连这位参与监督执法的政府人士也觉得有荒唐之处。然而,当我真正提出希望深入采访的时候,这些当事人们个个都闭紧了嘴巴,生怕多说一句话给自己惹上麻烦、丢了饭碗。我无比理解对方的这种担忧。

2018年12月20日,结束当天的采访后,我准备从新塘地铁站返回广州市区。进入到地铁站里面,宽敞、明亮的感受立刻拉开了我与站外漫天黄沙的距离,那一瞬我联想到的是深圳宝安机场。我突然意识到一位受访者所说的,这座牛仔小城已经无法承载政府对它的期待所指代的意义。新塘地铁站的光鲜亮丽,像是新的城市力量逼近牛仔城、逼近新塘、逼近旧时的增城,透露着一种势在必行的态度。

在过往的经历里,其实已经习惯采访过程中出现矛盾、反转。所以,即便是在听尽“受害者的控诉”也会保持警惕,避免预设立场,投入个人情绪。因为许多次最后会发现,自己一开始的喜怒哀乐是那么打脸。牛仔城也是如此,我能大概想到这些被迫关停的经营者们会表达多少的愤怒与不满,也能知道专家们大多以大局为重,甚至报道最后的方向也会有所取舍。但依然让我触动的是,这些在牛仔城经营十多年的行家们很多愿意放下情绪,平心静气的探讨对于牛仔城转型的思考。不少人表示认同政府对于增城未来的规划,并能从理性的角度指出自身存在的污染问题,以及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的滞后,希望获得帮助和机会在新的城市规划中一起重生。一位年近70岁的长者,还能向我神采飞扬的讲起自己当年在牛仔城如何如何“打天下”。虽然,他现在只能守着一个不到十平米的铺面,接待着来往不多的客人,等待关门退休的那天。

有些故事难以核实,最后也没有呈现在报道中,但在我心里搭起一个牛仔城,是工业产值的数据、是经营者的青春、是专业人士的分析,并不仅仅是被逼迁的不甘与指责,也不仅仅是政府规划中高高在上的未来格局。而我相信,这也是事物存在很基本的一种形态,多面又相互交错。

我曾经在一场立法会上听见意见人士在辩论中说“真理是越辨越明”。姑且抛开这句话的对错,我对他们能够不为结果、仅提供不同态度或观点的辩论会方式感到欣喜,这种包容的场合让我们能更多适应“不同”这件事的存在,减少人生中对“不同”的苛责、排斥。同样的,我无法说服自己站在任何一个立场,对环保整改中强制关停的行为以及工厂经营者面临的困境投以适当的情绪。这些不同的立面,最后一次次提醒保持对事物不同形态的包容与尊重,在报道中尽可地维持平静与中立。

所以,当我向牛仔城以及经营者们写起这封拜年信时,我更多是希望无论你们面临何种选择,都一切顺遂。

最后再祝各位,猪年大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2019年2月10日初六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关注华南制造业领域,包括食品、纺织、家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
联系邮箱:zhang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