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信 | 写给生物医药行业中的你:“带量采购”不确定的未来,准备好去拥抱新的机遇与挑战了么?

刘可2019-02-11 13:08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者按:这是一封来自经济观察报记者的拜年信。新春之际,我们决定写下这封信,信的那头是你——我们的读者,采访对象,曾经支持过我们,或被我们报道所影响的朋友。每一个你,与我们共同见证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已经闻到浓重的中国年味儿,不过,我们更希望这封信,能够给你带来更多幸福的温度。我们相信,这是我们另一次聚首的开始,在你们熟悉的新闻报道之外,告诉你,那些报道过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告诉你我们前行中的思考,以及我们所捍卫的信念。
 
 
 

致生物医药行业中的你:

2018年,生物医药行业中的你,过得好么?

“别采访我了,我得赶着去开会,将会对公司产生哪些影响还不知道。”

“对全行业的影响当然很大,但具体有多大还不知道。”

“既然已经中标,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对于最后整体利润的影响有多大还不知道。”

……

“还不知道”是自去年12月7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表》后,记者通过采访药企所得到的最多的回复。尽管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带量采购”已成“达摩克里斯之剑”在生物医药从业者们头上悬挂多时,但当宝剑落下,大家还是对其凌厉剑锋暗暗心惊。

大家是紧张而慌乱的。早在2018年12月6日午间“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传出,上午还在平稳运行的医药股,突然出现“闪崩”。Wind数据显示,当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值蒸发近1300亿元。12月7日,医药股持续下挫。仅仅两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蒸发超2300亿元。其后,多家上市公司迅速动作,紧急举行电话会议,反复强调“带量采购”暂时不会对自身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对于未来的市场情况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会有价格联动么?”

“对于公司现有业务利润影响有多大?”

“‘带量采购’带来的伤,企业会选择如何治?”

……

面对波谲云诡的市场环境,在众多的“还不知道”的堆砌下,“回答不了”成为了那时许多从业者的无奈选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很快地,我们看到了企业的众多选择。

有企业选择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在其他地方削减成本;

有企业选择通过规模性产能和性价比改善来站稳脚跟;

有企业选择集中力量发展原研药,用创新打开新天地;

也有企业选择干脆主动撤销采购资格……

哪种选择能在现阶段使企业继续活下去?纵深地去看,哪种选择又更高明?对于企业,哪种选择又可以成为最终相对正确的道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实行过类似政策的日本也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据瑞天研究统计,历史上日本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药品再评价,其中1998年开始的第三次评价以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为主要对象,意在推广仿制药对原研药的替代,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又称"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在1998年,日本共有638种仿制药获得了日本政府的“一致性评价“批文。

其后,日本政府也开始进行“低价采购“的工作。医疗机构自行与流通商谈判形成批发采购价,政府部门制定终端医保支付价,中间差价为医院留存的利润。医疗机构的采购实现对药价的"摸底",政府定价则尽可能在维护药企活力、保障医疗机构合理利润和控制费用之间获得平衡。

如此政策,最终导致日本药企的数量近年来不断下降,但分规模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型药企,月产值5亿日元以上的大中型药企(约占10%)数量相对平稳。而高毛利率(以创新药、高端仿制药为主)的公司大多通过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维持竞争优势。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18,我们有这么多的“还不知道“与”回答不了”。2019,我们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底气用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来聊以慰藉。但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机遇,而总是有人可以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准备好去拥抱这些机遇与挑战了么?”这或许可以作为新的一年,我们向自己问得第一个问题,叫的第一声好。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大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可

2019年2月11日 初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生物医药与冶金矿业行业,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liuke@eeo.com.cn。